去年7月1日,被譽為美麗、智慧兼具的立法委員李紀珠,正式上任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不久後,她在金管會內成立兩岸小組,負責推動兩岸金融事務,包含簽訂MOU(金融監理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在內。這是一個任務編組(Task Force),組員橫跨銀行、保險、證期、檢查等四局。
學者出身旳她與大陸金融業界接觸很早。從1994年起舉辦首屆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迄今已14屆,她就時常獲邀擔任開幕演講嘉賓,所以在大陸產官學界都有相當高的評價。
去年11月,她前往比利時參加全球銀行監理大會,原本想和比利時簽訂MOU,但卻遭到對方以「這是一個政治問題」為由婉拒。
她不死心,得知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也參與這次會議,便找到劉明康,請他以金融專業考量,在大陸與比利時簽訂MOU時,附帶提及大陸不反對比利時與台灣簽訂MOU。之後,台灣便與比利時順利展開MOU協商過程。
現在,經過這幾個月努力,兩岸金融備忘錄在馬政府兩岸開放政策下,雙方在今年上半年可望簽訂。甚至台灣金融業者關心的「實質互惠」內容,到底比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還是比照外資投資管理辦法,也在雙方不斷溝通下,有了初步善意回應。
她說,「敏感問題,看你怎麼談,只要夠專業,雙方有合作的誠意,拉高視野及格局來看事情,許多事都變得可談。」到底台灣金融業引領企盼的赴大陸投資,上半年能否突破?兩岸優勢如何互補?以下為這次專訪重點內容:
MOU很重要 代表實質合作
問:可以談談簽訂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的時程表嗎?
答:依海基會對外說法是今年上半年,當然我希望愈快愈好,但金管會主要是掌握簽約的專業內容,至於何時簽訂,主要是陸委會在決定。但因為雙方意願都很強,去年我在比利時舉辦的全球銀行監理大會上,曾和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談及這個議題,兩方就很有共識,溝通也很順利。加上雙方都有分別與幾十個國家簽訂MOU的經驗,溝通起來也順暢許多,所以海基會的說法,可能性應該很大。
問:為什麼簽MOU對於兩岸金融發展這麼重要?
答:因為大陸規定,有和大陸簽MOU的國家,才能去大陸從事銀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至於保險業,MOU不是在大陸營業的前提,所以目前已有國內保險業和大陸合資,經營保險業務。
MOU的原意是為了增進雙方金融監理的合作。例如,台灣的銀行到海外設置分行或子行,金管會不可能時時派人前往當地檢查,藉由對方的協助,才比較方便。相對地,對方國家分行來到台灣設置分行,台灣也會幫忙,彼此互惠。
雖然MOU不具法律效力,但卻代表雙方善意想要合作的共識,有其重要性。
問:MOU的內容包含哪些重點?
答:每個國家重點不同,但主要有四個部分。首先,訊息交換。例如,什麼訊息雙方需要提供?提供到什麼程度、範圍?有時雙方法令修訂,也會提供給對方。
其次,實地檢查合作。例如,當懷疑本國金融機構在國外分行有什麼弊端時,我們可以委託國外監理機關代為檢查,或我們自己派人過去檢查,對方協助。
其三,資訊保護。雙方對於透過MOU從對方取得的資訊,應有保密義務,不可洩漏給第三者,亦不可任意轉交其他政府部門使用。
其四,平時連繫。平常如何保持連繫?經由何種管道連繫?以及指定後續連繫窗口等。
比WTO彈性 爭取優惠更容易
問:簽訂MOU之後的下一步呢?台灣金融業就可以登陸了嗎?
答:一般情況,簽訂MOU,就不用再細談後面部分,按照雙方對WTO的開放承諾,即可進行業務。
但兩岸情形不同。由於台灣在大陸市場起步較晚,且兩岸在WTO的承諾不同,例如我們允許外資,不需設辦事處而可直接設分行或子行,且馬上可以做台幣業務;但大陸卻要求外資,先得有辦事處兩年,且分行三年後才可承作人民幣業務。再加上兩岸金融產業之市場規模、機構大小、股權結構等不同,直接依WTO規範走,我國業者在大陸發展會很辛苦。
我常強調「開放不是目的,開得好,讓台灣金融產業發展得好,才是目的。」畢竟開放步驟及內容不是很好,台灣金融產業反受更多衝擊。因此,必須與大陸做一些開放內容的協商,爭取一些優惠措施,而且這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問:這個部分主要困難在哪裡?
答:爭取優惠的難易度分幾個層次,端視爭取的優惠內容是牴觸大陸主管單位的內規、大陸對外資銀行管理的法規或WTO的規範。依目前我與大陸溝通,突破前兩者,大陸已表善意,也很樂意給彈性空間;但WTO規範是國際規範,我可以理解他們的難處;不過迄目前為止,他們仍保持可以商量的態度。
問:根據大陸規定,要承作人民幣業務,至少需要三年的分行營運經驗,這對已經晚去的金融業又形成三年的障礙,如何突圍?
答:當然,我們希望儘快地爭取可經營人民幣業務。但這部分涉及我前面說的第三種情況,亦即大陸對WTO的承諾,所以較困難,但不是不可能;只要雙方有合作的誠意,格局拉高看事情,用專業角度來溝通,很多都變得有談的空間。
例如,保險業進軍大陸,並不需要MOU。但對台灣而言,我們會面臨對於在大陸的台資保險公司,監管資訊不足的問題。
由於大陸法規上不需要,且短期也無保險公司來台,所以大陸沒意願;但我找機會和大陸保監會官員主動提到,台灣如何處理AIG保險公司在台灣的問題,例如資產信託;讓他們瞭解MOU功能除了監理外,還可加強雙方專業的交流與合作。凡事考慮到對方的需求,就比較容易談下去。所以這次的簽訂,會多加上保險MOU。
兩岸金融發展情勢的確和以前不同。大陸外資見多了,和他們溝通一定要夠專業,且也要考慮他們的立場,畢竟互惠才能長久合作。
台灣know-how 是登陸優勢
問:但大陸很多方面已上軌道,金融機構規模又比台灣大,台灣有機會嗎?
答:有,還是有的。台灣在許多方面,還是比大陸進步,例如信用卡、財富管理、基金管理等。
大陸招商銀行就是一例。它從一間原本不大的銀行,做到大陸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一間銀行,也是最賺錢的。雖然,它的規模遠不及大陸四大銀行(中國工商、中國建設、中國農民、中國),但信用卡可以做到第一,其中他們信用卡部的主管是台灣人,而信用卡資訊系統及行銷策略,統統都是台灣人幫忙規劃及建構的,顯見台灣金融機構在許多領域中,仍有利基。
問:只是談到敏感話題,例如一年要開放幾家,大陸可以接受台灣的要求嗎?
答:我個人認為,將兩岸的金融交流,局限在「幾家來,幾家去」,甚至要求家數相同,這是扭曲兩岸金融交流的原意,且格局太小。
我和大陸官方交流以及在北京參加「14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閉幕致詞都說,兩岸應該把格局放大,視野拉高,雙方拿出各自優勢來合作,以加速提升雙方金融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為目標,這才是兩岸交流的原意;而不是找著對方的弱點,讓對方發展得很辛苦。
大陸現在已有那麼多外資,本國銀行分行又多,會差台灣這幾家嗎?台灣現有七家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對大陸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大陸可以大方一點,與台灣分享市場。反之,大陸真正需要台灣之處,是台灣的經驗及人才。
例如,大陸發生的事情,很多台灣以前都發生過了,或某些結構很像,例如股市抽籤以及散戶為主的股市,投資心態也都很像。會有這樣共通性,是培育這群人的「文化相似」。台灣測試過、實驗過、走過的路,對大陸而言,應是彌足珍貴的參考資訊。
不單過去的經驗可參考,未來台灣,也會有較大陸早的新金融業務發展經驗,可供分享。除了業務外,還有金融制度建立,如中小企業信保機制,或大陸正在規劃的中央存保制度等。所以雙方應將眼光看遠、格局放大,拿出各自優勢誠意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力。
開發內地商機 借力躍升國際
問:大陸金融機構對到台灣設分行有興趣嗎?
答:還是有的。但或許,主要不是台灣巿場,而是其他考量,例如便於運用台灣聯合徵信中心的資訊,拓展大陸台商市場等。
問:大陸巿場對台灣金融業的意義又在哪裡?真的是大機會嗎?
答:台灣金融業是下一波的重要產業,但沒有國際競爭力,是個事實,不可能鼓勵他們去到紐約、倫敦等金融中心,就會變強。「金融產業想要茁壯,需要巿場培育。而大陸巿場就提供了台灣金融產業逐步成長的機會。」原因是:
第一,大量的台商。台灣的銀行海外分行,過去幾年香港及越南賺得最多,主要客源就是台商。大陸的台商多,是個不錯的客源起點。
第二,語言、文化相同,以及對社會結構掌握優於其他外資,這點對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很重要。
第三,大陸金融畢竟起步較晚,因此,大陸現在剛剛開放的商品,多是台灣發展得非常成熟的商品,例如信用卡。而這些台灣發展已成熟的商品,台資銀行在大陸市場是有競爭力的,有競爭力才有賺錢的機會,才有能力做進一步發展。
而後,台灣金融業可順著大陸金融業務的逐步開放,一步步厚植自己的競爭力!所以我認為大陸是一個讓台灣金融產業,有機會去追趕歐美先進國家的機會。
加入陸銀3法 台金融可評估
問:台灣的銀行如果想要進軍大陸,採取參股、籌設分行、或子行,哪些方式比較有利?
答:這些方式各有優劣,每家銀行要看自己特質,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而政府的角色就是幫業者把每條路都開通。
按照大陸規定,設置分行的好處是,不用那麼多的資本,可以母行的規模當作基礎,但缺點是,不可以吸收100萬人民幣以下的存款,也不能做信用卡業務。
子行可享國民待遇,但必須投入較多資本,根據新巴賽爾資本協定對資本適足率的最低要求8%來算,代表只能做資本額12.5倍的業務,如果資本不高,業務規模就做不大。
參股現階段只能鎖定城巿銀行。大陸國營四大銀行,規模都太大了,台灣想要參股,難度很高,而且除了農民銀行,其他三家都已有外資參股。另外十餘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大多有外資參股了。
大陸的城巿銀行,大的也有100多個據點,小的也有30~40個據點,參股後,業務就可以透過這些網絡快速推行下去,但缺點是參股上限只有20%,拿不到控制權。
問:台灣金融業目前在大陸布局的狀況如何?
答:保險業者現在已有三家在大陸和對方合資設立保險公司;銀行也有七家在彼岸設置辦事處;證券業者的家數比銀行更多,有家券商更是設立辦事處超過14年,快要趕上蘇武牧羊的18年了。但我想應該不會超過18年吧!(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