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月十三日晚上紙風車劇團排練場裡,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一個個調校著演員的動作,就像產品上市前的品質控管,非要確定每一位演員的動作到位,才肯換下一個動作。
每一場演出,李永豐都和演員排練到最純熟的那一刻。【攝影/陳永錚】。
「產品」的發表是在一個星期後,三月二十日晚上在台北市城市舞台,紙風車劇團年度大戲「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正式和觀眾見面。一千個座位全部坐滿,大人帶著小孩來看戲,把現場擠得熱鬧烘烘,一點也感受不到不景氣的氣氛。
「在景氣不佳的這一年,我們愈要逆向操作演大戲,愈要端出最好的菜色,讓每一位觀眾在心中獲得最大的享受。」儘管推出這齣兒童劇,製作成本高達五百萬元,就算十一場演出,場場票房全賣完,仍要賠錢,李永豐對品質的要求沒有一點打折。
和台灣多數表演藝術團體一樣,光是靠票房收入,是無法支撐劇團的運作;尤其,二○○八年下半年遭到百年來最大經濟不景氣,但紙風車劇團卻是台灣劇場界少數賺錢的劇團,去年仍有上百萬元的盈餘。
生存,做觀眾看得懂的戲
翻開紙風車的收支損益表,○八年總收入一億二千四百萬元,但總支出也達到一億二千三百萬元,但其中票房收入只有三千四百多萬元,占二七%,也就是說劇團如果只靠賣票收入,恐怕無以為繼。
李永豐有何能耐,能克服劇場界「演出成本高於票房收入」的宿命?
演出製作成本和管銷人事,是劇團燒錢的兩大部分,主持紙風車十七年來,從沒有發生發不出薪水的情況,「我不可能讓這種事發生,不能讓人家家長認為做這行就會餓肚子,這樣以後誰還敢讓小孩來演戲。」李永豐認為,這是一種信念,就像從創團開始的每場演出,就要求一○○%的票房銷售。
藝術,靠通俗演出養活
劇團的營運,光靠票房收入是幫不了忙的。於是,因為不甘於做藝術的就要生活困頓、不甘於做藝術得要求人家、找贊助,李永豐相信有一種模式是可以讓做戲的人衣食無憂,而且被他實驗出來了。
「經營劇場就好像雜貨店一樣,客人要什麼,我們都能提供。」
因此,紙風車除了在劇場的公演外,演員也得接各種活動演出,包括公司行號的新品發表會、記者會活動、企業尾牙春酒,甚至工地秀,紙風車都接,這就是李永豐所講的雜貨店經營哲學。
承接活動,除了增加支撐劇團運作的收入外,演員也因此有機會磨練演技,不論是下鄉到各個學校巡演,或者幫企業設計活動,透過異業的接觸,正可讓紙風車的團員了解不同行業的人事物,擴大生活體驗。
在紙風車,演員一年可以至少有一百五十場的演出機會。「對演員來說,有戲演,生計也才不會斷炊。」紙風車團長任建誠說,○七、○八年演出場次甚至分別達到二百場。
創意,展現在資源整合
經營劇場二十年,從沒有為自己的肚皮溫飽去募過款,但現在為了鄉下孩子們也要有欣賞藝術表演的權利,○六年,提出的「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就是李永豐的創意展現,紙風車為各鄉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專款帳戶,只要捐款達到三十五萬元,紙風車劇團就到那個鄉鎮免費演出,每個鄉鎮都走過一遍至少要三年半的時間。
不斷地去創造新東西,是李永豐把藝術這門生意做起來的祕訣,他說,就跟宏碁、華碩的小筆電創造出新的市場一樣,表演團體自己也得要去創造新的產品,才能和其他團隊有所差異,不用擔心不景氣的問題。
腦筋動不停的李永豐,最近還要再推一個新產品,「企業要辦園遊會可以找我們,只要五十萬元,我把它辦得有一百萬元的價值;硬體設備價格都可以打到最低。」劇場演出需要的燈光音響設備要求特別高,紙風車在○七年投資一、二千萬元添購,除了平時的公演,也拿來做活動生財用,把資源運用到極限。
不擔心自己的產品像菜市場一樣喊價賣出,李永豐認為劇場經營本來就是一種商業模式,他有信心能掌握客戶的需求,並且用最便宜的價格把最好品質的商品賣出去。就像雜貨店一樣,麵粉、雞蛋能賺幾塊錢?但只要有客人要的商品,店就可以持續開張下去。...
《今周刊》64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電子新一哥/宏碁登頂之戰
◎特別企畫:身障發明家劉大潭 「爬」出一片天/不認乞丐命 用智力拚出千萬財富
◎特別企畫:成功總裁給年輕人的一堂課/尹衍樑:促使我進步的 全是挫折!
◎征服股海:基金篇》季報成績公布 投資人宜提高警覺/台股基金見好就收 空手者勿追高
◎企業最前線:文創業》李永豐用商人頭腦延續藝術生命/紙風車 把劇團當雜貨店經營
◎封面故事:「簡單、合用、平價」成風潮/宏碁封王 帶動四大投資趨勢
◎特別企畫:企圖心、勤奮、眼光、人脈、堅持/貧民變富翁的五把金鑰
◎焦點人物:有政治家的魅力 沒有政客的習性/駱家輝 歐巴馬布局中美貿易的奇兵
◎美商周精選:諾基亞、微軟搶攻網路軟體商店/蘋果iPhone面臨大軍壓境
◎風尚:睡眠專家林嘉謨對症下藥/掌握兩大關鍵 讓你一夜好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