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演講座談會,探討能源問題
二○○六年熱映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記錄了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為他奪得奧斯卡獎和諾貝爾和平獎,在總統大選落敗後,創造另一個人生高峰。
我們很難忘記他在片中的提醒: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祇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將近占世界一%,排第二十二名,但人均排放量則高居第四名,名列亞洲第一。而根據二○○六年的統計,我們平均每人能源消耗量是全世界平均值的二‧六倍,顯見台灣能源問題的嚴重度已刻不容緩。
節能減碳目標 台灣仍待加強
在能源會議全國大會召開的前夕,《新新聞》與美麗人生教育基金會、台北市立圖書館於本月十二日共同舉辦「全球暖化」系列演講座談會。除了討論台灣能源問題之外,也針對台灣能源結構、電價等問題,進行討論。
座談會由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主持,邀請台灣大學校長、行政院能源委員會召集人李嗣涔以「台灣能源的未來」進行專題演講。再由前台北縣副縣長、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梁啟源、台電公司專業總工程師兼發言人杜悅元等與會來賓,針對台灣能源的問題,進行座談。
李嗣涔在演講中,首先闡述,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溫室氣體效應是影響全球暖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減碳勢必要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對與克服的議題。李嗣涔形容,地球就像是一艘巨大豪華的鐵達尼號,而台灣是船上的其中一個房間,所有船上的每一分子都必須努力讓這艘船轉向,否則就會撞向冰山而沉沒。
因此,在京都議定書簽訂之後,減碳已成為能源發展的主軸。而且,不祇是要提高能源效率,更要找到化石能源以外的新能源,讓對地球能源的消耗,轉為永續發展。李嗣涔認為,馬政府雖然標舉節能減碳,但與世界各國相比,對於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推展還不夠積極。提高能源效益率的政策,還有待努力。
台灣目前能源供給結構,是以高排碳的煤與石油為主,再來是核能與天然氣。因此,減碳的重點就在於抑制與管理排碳量甚高的能源密集產業(例如台電、民營火力電廠等)。
其中降低火力發電的配比、提高低排碳的再生能源與核能發電的配比,就能夠大幅達到減碳的目標。然而,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的供電配比太低,僅占整體供電量的二‧五%,還有待大力推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