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3大情緒地雷區,小心!

文/張詠惠    

「我付帳時才知道,要多付51元的服務費,但身上只帶剛好的錢而已。我說要去領錢,誰知道他們竟然說要小孩留店『當人質』,我不同意,他們就派員『跟監』我去提款,我又不是不付錢,幹嘛把我當小偷看,這樣以後誰還敢來消費?」



這是日前見諸報端,一起因消費者氣憤投訴媒體的客訴事件。



上述案件不是新鮮事,儘管台灣服務業產值,已經占總體生產毛額GDP達70%,但因服務人員「態度不佳」引起的客訴事件例子卻不勝枚舉。所謂「態度不佳」是一種廣泛的說法,若將其範圍限定在「可幫顧客達成其服務實質需求,但卻在服務過程中,讓顧客引起不快的情緒反應」,亦即在過程中造成顧客的「負面情緒」,對於服務端的管理與消費端的購後評估,都會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



負面情緒殺很大



普遍來說,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的效果階層模式(Hierarchy of Effects Model)中,消費者購買過程的心理路徑反應為:



1.情感—認知—行為。



2.情感—行為—認知。



俗話說:「人是情緒的動物」不無道理,這種路徑也充分反應在消費行為上,例如:以衝動性購買為大宗。可惜的是,對於服務人員在過程中所造成的顧客負面情感的研究,似乎並不多見。行銷學者費伊(Liam Fahey)在Knowledge@Emory報導中,獨具慧眼地認為,情緒對消費者的行為深具影響力,只是常常被忽略。



每一個消費經驗都會刺激顧客的情緒,包括:電視上的廣告、產品介紹或與業務員對談。他以金融業為例,說明彼此之間的依存關係。



費伊指出,曾經有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客戶主管,屢屢抱怨業績沒有起色。後來進行一連串的顧客滿意度調查後發現,有七成消費者並不喜歡該公司對他們銷售保險的過程,只是未將情緒反應出來。



例如:該公司業務員推銷保險的過程,充滿專業術語,令顧客宛如陷入金融保險的迷霧裡難以脫身,造成他們的不安全感。又如,推銷的過程僵硬枯燥,只是一個勁的問了許多顧客聽不懂的問題,顧客也不知道回答的對不對。讓他們在業務員面前,明顯覺得自己像個無知的消費者,導致心情非常沮喪。



費伊強調,上述的銷售過程,或許能滿足顧客的功能性需求,但卻是以犧牲情緒性的需求換來的(購買的過程令他們感到不舒服)。如此一來,他們怎麼會願意向親友推薦該公司的保險?



所以,費伊建議,業者當務之急是除了好的產品菜單,還要想方設法地彌補顧客的情緒需求,將購買的主控權操回歸到顧客本身,讓他們自願且愉快地接受服務,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推銷。這一帖藥方贏得該公司認同,並著手訓練業務員,學習閱讀消費者的情緒,避免挑起負面情緒。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0957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能力一年12期 2400 2080  
能力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240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