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航5個月來,最奇怪的,就是直航之後,從台灣飛往大陸各大城市的票價,不但沒降,反而比過去更貴。
看看從桃園往南飛到香港或澳門,中間經過重重關卡、多少行政作業,在機場裡占用空間、水電、各項設施,然後再向北飛往對岸目的地,不論航程、油料、機上與機場服務,都遠比直接向北飛往目的地高出不知多少。如果過去這樣迂迴飛航對航空公司而言有利可圖,則直航之後,更高的票價與遠低的成本,中間創造的暴利真令人垂涎欲滴。
難怪每次新開一個航線、增加若干航班,兩岸的航空公司就各顯身手,打破頭地奮勇爭奪。第三次江陳會其他方面的成就比較含混、間接,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航班大增為原先的兩倍半,若干航點開放定期航班,機腹還可載貨,於是原來的暴利倍增,航空公司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但一說到降低票價,馬上義正辭嚴地正告旅客:票價乃是市場供求決定的,如今航班雖增,仍然供不應求,票價不調高已算客氣,豈有降價之理!
航空公司的說詞沒錯,僧多粥少,降價反將讓市場更形混亂、黃牛乘機上下其手,不提前預訂,向隅者只能徒呼負負。但這樣的暴利仍然不合理,難以忍受。
旅客本來要耗一整天東奔西跑,輾轉於各機場之中,現在時間只要1/3,一路到底,當然願意付出較高票價。但若市場有夠多的競爭者,為了追逐合理利潤,必定競相殺價,趨近於合理的票價,讓旅客買到價廉又物美的航程。今天即使增班,仍遠遠不能企及這樣的狀態,原因完全在於兩岸公權力介入,硬是壓制了航班的增加。
換言之,公權力造成了人為的「稀少性」,因而以特權創造出所謂「地租」的暴利,讓業者攘臂爭逐。不過,這樣的「地租」,本是全體消費者所創造,理應歸消費者共享。既然不能透過降價方式退還旅客,就該另覓他途。
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稀有的航班公開拍賣;在一定的品質與安全之下,由航班配置最妥善、服務最好、出價最高的國內航空公司取得。拍賣所得利益,可以用於照顧偏遠地區營運不良的航線,或提升機場服務水準及硬體建設,或者乾脆發給全民共享。
只要拿掉了暴利,航空公司的競爭就是公平合理的良性競爭,票價偏高,乃是市場供求平衡的難免之惡,除非兩岸政府高抬貴手,讓航班增加到足敷市場所需。
本期內容:
◎封面故事:誰偷了你的錢?
◎新聞熱線: 德意志傳入股中信金 當局否認/旺旺回台掛牌 蔡衍明身價水漲船高
◎寰宇財經:香港上市A股ETF比一比
◎樂活趣:台灣自行車產業 從練習曲變成交響樂
◎特別企劃:4大族群主攻 3檔出線/聯電若正娶和艦 集團大利多/第三次江陳會談 有利傳產族群上攻
◎投資關鍵報告:狂飆6支漲停 再推「4月轉機飆股」/台股關鍵60檔
◎分析師擂台:李全順:搭上國際電信商機 後市可期/周志偉:選股策略 朝業績主流集中/柯建維:年線之前果然拉回 積極布局下波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