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理論篇
感覺統合是藉由各個感覺系統接收外界刺激,經過腦部適當的組織整合,再將指令傳送至運作的部位,達到全身協調的目的。由於身體的運作需要各個感覺系統的完善配合,了解寶寶的7大感覺系統也就是媽咪們必備的功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除了五感與前庭覺之外,寶寶的第7個感覺系統?「本體覺」到底是什麼,其對寶寶的發展又有什麼影響呢?
何謂本體覺
在人體的7大感覺系統中,與動作表現最具直接關聯性的即為本體覺。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沛潔表示,本體覺的受器是肌肉中感受張力的肌梭與肌腱的感受器,此接收器將外界的訊息藉由神經傳導到脊髓,並進一步發送到小腦、大腦皮質與腦幹,再各自透過神經傳達指令,改變肌肉張力、關節活動或是身體的擺位,完成整個肢體活動的過程。
簡易來說,本體覺即是整合來自肌肉、關節與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並讓個體知道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控制自身肢體(如:腳的位置在哪、手掌為張開或握住)的感覺系統。
本體覺3影響
影響1 個體視知覺能力
蔡沛潔職能治療師表示,由於肌肉的伸展與收縮是受到本體覺與前庭覺的共同控制,若其感覺系統良好,則眼球旁的肌肉相對也會較穩定,這對建立物體形狀與空間概念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影響2 建立身體概念
感覺身體於空間中的位置是本體覺的一大主要功能,所以本體覺運作良好將有助於建立身體形象的概念。
影響3 計畫動作能力
若是個體對於自身的感覺與概念不清楚,便難以對外界做出適切的反應,或者更進一步正確的做出個體預想的動作,所以計畫動作的能力也是本體覺重要的影響之ㄧ。
Part2‧檢查篇
蔡沛潔職能治療師表示,由於本體覺的運作通常與其他系統息息相關,較難以單獨檢視(如:聽覺系統正常才能正確理解指令,並進行肢體活動。),所以當媽咪們發現寶寶在達到應做出適當動作的月齡,卻無法準確運用肢體時,不要一味地歸咎於本體覺的問題,應當多多觀察寶寶的日常生活行為,看是否為其他感覺系統不良所導致;此外,她進一步指出,由於個體的生長發育不一,除非寶寶的肢體運用已達到會影響生活所需的行為能力時,媽咪們才要考慮帶寶寶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否則一般在家觀察即可,不需過於緊張。
月齡3
◎寶寶呈趴姿時會自行抬頭。
◎欲伸手抓面前物體時已能準確觸摸。
月齡6
◎大致已能獨自呈現坐姿狀態,或當自身欲傾倒時,會將手伸至正確位置輔助。
◎手會自行抓腳。
◎拍手時,雙手能互碰。
◎能將單手中的物品換至另一隻手拿。
◎雙手拿物品互相敲擊時已能相互觸碰。
9~11◎小狗爬(手腳交替爬行)動作順暢。
◎已能扶著家具或較高的物體,做橫向行走的動作。
月齡12
◎站立丟球時,能正確將球體拋出並離開雙手。
◎站立丟球時不會往後倒。
◎走路時能正確閃避障礙物。
月齡12~18
◎媽咪協助穿衣物時,寶寶已能正確配合(如:將手舉往正確的方向並伸入袖子中)。
◎能使用正確的力道玩插棒遊戲。
◎大致已能自行使用茶杯喝水(能將茶杯對到嘴邊)。
◎已能拿捏正確的力道與位置,向上堆疊2個約3立方公分的積木,且不會傾倒。
月齡18
◎跑步時姿勢協調。
◎已能拿捏正確的力道與位置,向上堆疊3個約3立方公分的積木,且不會輕倒。
月齡24
◎站立與蹲下交替動作時不需他人協助。
◎雙腳已能同時離地做跳躍的動作。
◎已能拿捏正確的力道與位置,向上堆疊6個約3立方公分的積木,且不會傾倒。
Part3‧遊戲篇
針對本體覺的發展,蔡沛潔職能治療師建議媽咪們,可從以下8個居家小遊戲著手,讓寶寶在快樂遊戲的同時,玩出感覺統合的能力。
1~6個月大
遊戲1‧踢踢樂
【方法】
當寶寶3~6個月大時,媽咪可將觸碰後會有聲響的玩具置於寶寶的腳邊,或懸掛於寶寶呈現躺姿時,單腳活動即可觸碰到的地方。
遊戲2‧抓小腳
【方法】
媽咪可在寶寶約6個月大時,讓寶寶躺著在舒適安全的地方,協助寶寶用手去抓自身的腳板。
7~12個月大
遊戲3‧躲貓貓
【方法】
當寶寶6~7個月大時,媽咪便可在寶寶醒著時,將手帕或是易扯開的布塊蓋在寶寶的臉上,讓寶寶自行拉開。
遊戲4‧做鬼臉
【方法】
當寶寶9~12月大時,視覺距離大約已進展到80公分左右,媽咪可在寶寶面前做簡易且誇張的臉部表情(如:哇、嗚、喔的嘴形),並引導寶寶模仿相同的動作。
13~18個月大
遊戲5‧認五官
【方法】
待寶寶1歲左右時,媽咪便可牽著寶寶的小手,指認其自身的五官,並在引導寶寶指認五官的同時,口語重複該部位的名稱數次。
遊戲6‧丟小球
【方法】
在寶寶1歲~1歲6個月大之間,媽咪們可用家中的洗衣籃與易取得的球類玩具,讓寶寶進行具有較大肢體動作的丟球遊戲。
19~24個月大
遊戲7‧單腳站
【方法】
待寶寶已可完全站穩後,約1歲6個月大時,媽咪可用雙手分別牽著寶寶的兩隻手,教導寶寶單腳站立。
遊戲8‧踢足球
【方法】
當寶寶2歲左右時,媽咪準備一顆大小適中的玩具球類,且能符合寶寶的腳的力量,讓寶寶練習單腳踢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