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學做家事,很重要嗎?
「小明,垃圾車待會兒就會來,請你把垃圾綁好,記得要拿去倒喔!」接到媽咪下達的「家務」指令,我們先與小明一塊兒動動腦,在任務執行前,該思考哪些問題呢?
‧ 袋子該如何綁牢,才不會讓垃圾沿路掉滿地?
‧ 該在幾點「出門」,才能順利「堵到」垃圾車?
‧ 該選擇哪條「路線」,可以避開危險路段(如:有野狗的巷口),以最快方式抵達?
擅長居家打理的生活魔法家陳映如提到,多數家長常工作、家庭兩頭燒,心裡或多或少會有:「孩子能幫忙做家事固然很好,不會做好像也無所謂!」的想法:她表示,「做家事」可不是件單純的清掃工作,建立正確心態與明確技巧,「家事教育」所帶來的效果,將超乎您的想像!
意義形塑篇(Meaning)
「看似簡單的『倒垃圾』,背後學問可大的呢!」陳映如老師以上述的「倒垃圾」故事為例指出,別以為做家事只需單純出賣勞力,除了完成指令交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父母切勿輕忽。
家事訓練,首重責任感
在傳統農業社會,讓孩子幫忙操持家務,看似理所當然,但在少子化的現代,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專心讀書」,不讓寶貝分心做家事;有的爸媽則擔心孩子「幫倒忙」,謝絕家事代勞。陳映如老師表示,「家」是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生存堡壘,讓孩子學習分擔家事,有助培養對家庭的向心力與歸屬感。
培養責任感,從小「耳濡目染」最不費力!陳映如老師提醒,分擔家務,本來就是家中每個份子的責任,讓孩子從小把做家事「內化」成生活中再自然也不過的一部份,訓練孩子做家事,也能很輕鬆。
從小練習,培養自學力
過往的學習模式,多著重在讓孩子被動接收知識,但在「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的新式教育理念下,陳映如老師認為,讓孩子建立參與、自我管理與學習的能力,遠比告知與代勞更為重要。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父母可依孩子個別的認知與行動能力,透過整理書桌、收玩具等較屬於「自我管理」式的家事工作,輔以技巧指導,訓練孩子獨立打理自己的生活範圍,從中培養自學力。
多元內容,助學習3力
家事種類百百款,舉凡生活雜物收納、廢物利用、料理清潔等,都屬於家事的操作範圍。陳映如老師叮嚀家長,別把家事當作浪費時間的苦差事,每個看似毫無專業可言的工作,可都是訓練寶寶成長的小幫手呢!
雜物收納,學習整合力
小至玩具歸類擺放、大至替衣物、鞋子尋找回家的路,看似不起眼的雜物歸位工作,舉凡物品歸類、擺放、管理,小小細節,都能讓孩子在自然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由淺入深,學習邏輯整合。
廢物利用,發揮創造力
原來積木可以拿來學算術?其實童書加工後也能變拼圖?活用手中資源,將「打入冷宮」的玩具或雜物稍加改造,發揮些許想像力,也能替廢物重新創造嶄新生命力。
料理清潔,落實執行力
做家事,最難的就是「持之以恆」!陳映如老師指出,在顧及安全的前提下,運用孩子的好奇感與玩樂心,讓孩子當起「小幫手」,一同刷洗地毯、玩水兼洗菜,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拒絕寶貝的熱情,邀請孩子加入家事行列,有助執行力的養成喔!
認知養成篇(Manner)
等待寶貝2~3歲大,具有行走、表達意見等能力後,爸比媽咪們即可開始讓孩子「浸淫」在做家事的趣味中,但在行動前,身為家長,有幾項功課非做不可!
3態度,家長必知
沒有藉口,使命必達!陳映如老師以自家經驗為例表示,小時候當媽媽劃分好家事工作後,「如果想假藉身體不舒服躲過家事,很抱歉,陳媽媽不會幫主動幫忙,該做的還是得做!」
態度1‧柔性堅持
陳映如老師指出,很多家長一開始就認定「家事=苦差事」,只要孩子一動作慢、一幫倒忙,家長會因為嫌指導孩子做家事太麻煩,常常一手通包,乾脆自己來。別以為寶貝還小不懂得偷懶,以堅持的態度訓練孩子對份內工作盡責,不只是教育,更是培養孩子建立原則的一項捷徑。
態度2‧口氣溫和
陳映如老師強調,雖說料理家務是全家人的責任,但面對繁重家事,絕對沒有人喜歡在「強迫」狀況下做工。要如何「歡喜做,甘願受」?她建議,家長須先擺脫對家事的刻版印象;其次,勿以命令口吻指揮孩子做事,強硬指揮,只會讓孩子對家事產生負面觀感。
態度3‧以身作則
「要孩子把玩具歸位收好,大人總不能自己亂丟東西吧!」陳映如老師提到,要培養小小家事高手,除了正確技巧引導,大人們若自己生活習慣邋遢不規律,當心孩子認知混淆,甚至有樣學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