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4》溺水
許多媽咪們都會誤以為肺部積水與後續引發的肺炎為溺水的主要致命原因,對此,鄭敬楓主任表示,溺水之所以會造成寶寶生命危險的主因還是與無法呼吸空氣有關;一般來說,溺水的傷害過程最先為窒息,其次則是腦部缺氧,再者才為後續引起的組織酸中毒與肺部積水等。
急救照護
洪依利醫師指出,急救溺水寶寶的首要原則就是將其口中的異物(水)排出,並將其頭部轉向一側,若寶寶的年紀超過1歲,則可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法,協助寶寶排出吸入的水分,並保持其呼吸道暢通,再者,便要評估其呼吸、心跳以及是否有失溫的情形。一旦寶寶的呼吸停止,便要立刻施以口對口人工呼吸,若為心跳停止者,則應先進行心肺復甦術。
媽咪充電站
口對口人工呼吸5步驟
1.讓寶寶呈現仰臥的狀態,置於堅硬的平面上。
2.將寶寶的下顎托起,以暢通其呼吸道。
3.以口將寶寶的口鼻覆蓋。
4.溫和的對其吹深且長的氣20次。
5.送醫。
心肺復甦術7步驟
1.讓寶寶呈現仰臥的狀態,置於堅硬的平面上。
2.將寶寶的下顎托起,以暢通其呼吸道。
3.若無呼吸,則給予4次快速的口對口人工呼吸。
4.檢查頸動脈的脈搏。
5.食指與中指併攏,在胸骨處下壓0.5~1.5吋,以每分鐘80次的速率下壓5次。6.再將寶寶的下顎托起,給予一次溫和地呼吸。
7.重複至其恢復心跳為止。
預防方法
除了一般人熟悉的池塘、海域等深水區域是寶寶要盡量避免接觸的場所外,家中的浴室更是嬰幼兒最常發生溺水事件的地點,為了避免寶寶成為「落湯雞」,媽咪們就絕對不可以將寶寶單獨置於浴室內,因為,就算只達成人膝蓋高度的水深,也可能會造成寶寶滅頂的危機;此外,平日也不要於水桶、浴缸與臉盆等容器裡儲水,至於無法避免蓄水的魚缸、馬桶等裝置,也要確實蓋緊,或將之隔離。
狀況5》觸電
「電」是現在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在被電環繞的環境中,似乎很難切割與電的接觸,對於喜歡東摸西碰,充滿好奇心的寶寶來說,電的存在更是一大潛在危機。
急救照護
寶寶發生觸電事故時,媽咪們的首要搶救原則即將導電物從寶寶的身上移開,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人體為導電體,千萬勿以自身肢體移除,而是要立即尋找附近可用的非導電體(如:木棒、厚重書籍等)將之撥開,再行後續的急救工作。
把寶寶移離電源後,媽咪們就要立即從呼吸、心跳與意識來辨別寶寶的生理狀態,若寶寶的意識狀態清楚,且僅出現噁心、想吐等徵狀,恢復後通常不會留下後遺症,相反地,當寶寶進入昏迷、呼吸中斷或心跳終止的症狀時,媽咪們則可參照溺水後的處理方式,視情況給予人工呼吸或心肺復甦術等急救手法,但一般仍會建議媽咪們,無論寶寶最後是否有恢復意識,都要將寶寶送往醫院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以確保寶寶的安全,減低因疏忽而導致併發嚴重後遺症的機率。
預防方法
幼兒觸電事件最常見的來源便是家中隨處可見的通電插座,由於其外並於覆蓋與遮蔽物,寶寶常因好奇心而將手指,甚至迴紋針、鐵釘或其他金屬物件插入插座孔內,進而導致觸電的意外。要避免此類觸電情形的根本方法便是隨時將非使用中的插座封閉,或可購買市售的插座防觸電保護蓋將孔洞堵起,讓寶寶無法接觸;此外,對於尚處爬行階段的寶寶來說,地上的電源線也是一大觸電來源,媽咪們應隨時檢查家中電器是否有電線外露或表皮破損的情形,特別是置於地上的風扇、空氣清靜機等家電用品,都要特別留意。
狀況6》燒燙傷
鄭敬楓主任表示,一般皮膚只要接觸到攝氏約60度左右的水溫,便會導致3級灼傷,更不用說滾燙的熱水與火源會造成的嚴重後果。媽咪們除了避免讓寶寶接觸高溫的熱水與接近火源外,洗澡時的水溫也應控制在攝氏35度以下,以免寶寶嬌嫩的肌膚因過熱的洗澡水而產生發紅的現象。
急救照護5要訣
一但寶寶發生燒燙傷的意外狀況,媽咪們就要遵照以下的緊急處理5字訣。
【沖】以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
【脫】若傷燙傷的部位有衣物覆蓋,則於水中小心脫除覆蓋衣物。
【泡】以冷水浸泡30分鐘。
【蓋】將乾淨的紗布覆蓋於傷口處。
【送】趕緊將寶寶送醫急救。
媽咪充電站
水分補給,防止散失
由於皮膚具有保護與調節體溫的功能,一旦因燒燙傷而導致皮膚功能喪失,或有大範圍的皮膚缺損情形,就容易出現體溫失衡的狀況,洪依利醫師表示,由於相對體表面積與身體體積成反比,所以,相較於成人而言,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較大,一但寶寶有大面積的燒燙傷情形,媽咪們除了須謹守沖、脫、脫、泡、蓋、送的5字訣外,更要在處裡過程中予以充足的水分,並於勤於患處更換溼潤的紗布,避免水分迅速的散失。
預防方法
除了平日就要禁止寶寶靠近最易導致燒燙傷意外的地點-廚房外,在替寶寶洗澡時,也應遵守「先開冷水,再放熱水」的原則。若寶寶仍於浴缸內,應先抱離水源,再進行放水與調節水溫的動作,至於洗澡時,也要讓寶寶處在伸手或踢腳都無法撥動水龍頭的範圍外,甚至應在關掉流放熱水的5分鐘內,都要禁止寶寶靠近水龍頭,以免因觸碰到水龍頭的餘溫而燙傷;此外,日常生活方面則要留意熱水器以及盛有熱湯或熱水的鍋碗等,必須將之置於寶寶墊腳並伸手都無法搆著的地方,並確保其附近沒有誘導寶寶攀爬靠近的傢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