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篇theory
黃疸為新生兒常見的症狀之一,特別是東方國家的新生兒約有70~80%會有肉眼可見的黃疸現象,但是,媽咪們知道這個造成寶寶延遲出院或返院治療的疾病是如何形成的嗎?它又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實際影響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黃疸的形成原因
黃疸是寶寶在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問題,造成此一症狀最主要原因為體內膽紅素積聚所致;膽紅素為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老化代謝所生成的物質,此一物質會藉由肝臟代謝排出體外,若膽紅素過多或代謝產生困難,便會積聚於體內,引起皮膚與眼白泛黃的現象,便是所謂的「黃疸」。
膽紅素是關鍵
臺安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王和順表示,人體內的紅血球在老化後會經網狀內皮系統將其分解,進一步釋放出血基質並與白蛋白結合成為未接合型膽紅素(間接型膽紅素),此種膽紅素經由肝細胞中的Y蛋白質與Z蛋白質吸收進入肝細胞內,再經一連串生化反應轉為接合型膽紅素(直接型膽紅素),此水溶性膽紅素不會穿透細胞膜,故不會傷害腦細胞;此外,在紅血球老化分解的過程中,未接合型膽紅素是不溶於水並具有毒性的,也是造成膽紅素腦病變的兇手。
由於出生嬰兒的單位紅血球數目多(成人每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約含有400萬~500萬個紅血球,新生兒則約600萬個左右)且其生命週期較短(成人的紅血球壽命約120天,新生兒則約70~90天),相較於成人紅血球的數量與壽命,新生兒體內產生膽紅素的速度大約是成人的2~3倍,所以較容易出現黃疸的症狀。
2種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兩種。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顧名思義為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所造成,除了單位紅血球數目多與其壽命較短,導致膽紅素產生過量外,初生寶寶的肝臟代謝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不佳,且腸肝循環旺盛,都是造成生理性黃疸的原因。一般而言,足月兒的黃疸指數最高不超過12,早產兒則為15。
2.病理性黃疸
王和順醫師表示,非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所導致的黃疸症狀即為病理性黃疸,
其可能原因包括新生兒溶血性疾病(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蠶豆症)、紅血球過多症、新生兒感染(如:敗血症)、新生兒出血(如:腎上腺出血、頭皮血腫)及肝膽疾病等。
【病理性黃疸5指標】
1.太早 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2.太高 足月兒黃疸指數超過12,早產兒超過15。
3.太快 單日黃疸指數上升5個單位以上。
4.太久 足月兒黃疸症狀持續超過2週未消退,早產兒超過3週未消退。
5.直接型 直接型膽紅素值超過2.0 mg/dl,或超過總膽紅素值15%以上。
Q&A篇
Q1.喝母乳的寶寶黃疸會較嚴重嗎?
對於寶寶喝母乳會加重黃疸的疑慮,王和順醫師表示,少部份喝母乳的寶寶發生黃疸的機率的確較喝配方奶粉來得高且持續時間較久,但由於在判斷母乳為影響寶寶黃疸的原因前,必須排除任何可能的病理性原因,所以有關母乳哺餵的黃疸情形多為良性且無害,媽咪們無須過於擔心。
母乳哺餵所造成的黃疸類型可分為以下兩類。
1.早發型餵食母乳黃疸
此類型黃疸是由於寶寶出生後頭幾天水份攝取不足、熱量不夠以及腸肝循環增加所致,媽咪們可藉由增加母乳哺餵次數及奶量來降低黃疸症狀。
2.遲發型母乳黃疸
通常遲發型母乳黃疸的寶寶其黃疸症狀會持續2~4週仍未消退,其原因為母乳中某些成份會抑制膽紅素結合作用所導致,一般可藉由暫時停止母乳哺育2~3天,使黃疸指數下降後再恢復餵食。
Q2.黃疸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新生兒黃疸是否會造成後遺症端看未接合型膽紅素的濃度,王和順醫師表示,若血中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太高,則此種脂溶性的物質便會滲入腦組織,造成腦細胞壞死,導致神經方面的後遺症,此種情形即為「膽紅素腦病變」,通常有此種病症的新生兒其黃疸指數高且症狀持續時間較長。
Q3.黃疸寶寶出現什麼症狀時,該帶回醫院治療呢?
由於黃疸指數在自然生理性的狀況中下降後,仍有回復上升的可能,所以媽咪們將寶寶帶回家後,仍需留意其生理現象並及時送醫,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王和順醫師提醒媽咪們,媽咪們可以以下兩點作為觀察黃疸的基準,一旦出現類似情形時便要盡快將寶寶送醫治療。
1.觀察皮膚顏色
王和順醫師表示,媽咪們要初步判別寶寶黃疸嚴重的程度,首先可以將寶寶抱至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日光燈或室外光線,切勿於黃光或陰暗處),以手指按壓寶寶的皮膚,觀察該處皮膚是否呈現黃黃的情形。一般來說,黃疸是由頭部向下蔓延,若寶寶的腹部或腹部以下皮膚已泛黃,或有泛黃部位擴散快速的情形(如單日內由臉部延伸至胸腹部時),便需送醫診斷。
2.留意生理現象
若寶寶出現嘔吐、活力降低、腹脹、腹瀉、發燒、哭聲改變、小便變濃茶色、大便顏色變白等情形,就要考慮是否為病理性黃疸,需立即送醫檢查。
治療照護篇take care
由於多數新生兒都會有黃疸的症狀,所以,現行的治療方法與居家照護法則便是媽咪們一定要學習的課題。
醫院治療2法
目前醫療上針對不同黃疸的成因與症狀,共有以下2種治療方式。
方法1.藍光照射
以特定波長的藍光(光譜425~457nm)照射,使未接合型膽紅素轉化成無毒性的異構物,並進一步由尿液及膽汁排出,達到治療的效果。
方法2.交換輸血
一旦膽紅素過高或經照光治療後反應不佳,黃疸指數仍持續上升時,就可考慮進行交換輸血的治療。
居家照顧4原則
王和順醫師表示,若寶寶的黃疸症狀未達留院觀察與治療的標準,醫師通常會允許寶寶返家,此時,媽咪們除了要細心觀察寶寶的黃疸嚴重程度與生理狀況外,更要留意遵守以下5點居家照護的原則。
1.給予足夠的餵食
部分新生兒黃疸是因為哺餵方式不良,造成脫水或熱量不足的情形,媽咪們應給予寶寶足夠的餵食,並留意寶寶的體重是否有正常增加。
2.避免感染情形
王和順醫師表示,有些感染會以黃疸症狀作外顯表徵(如:泌尿道感染),所以媽咪們應維持環境與寶寶的自身清潔。
3.勿自行給予藥物或補充品
新生兒在正常哺餵母乳與配方奶的情況下,即可獲得充分的熱量與水份,額外餵食補充品會導致新生兒代謝的負擔;以外,寶寶在服用藥物前也須經由醫師核准,因某些藥物與藥物中的物質會引起蠶豆症嬰兒溶血,導致黃疸惡化的嚴重後果。
4.穩定環境溫度
相較於成人來說,新生兒體表面積較大且皮下脂肪少,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較差,穩定的環境溫度將有助於控制寶寶體溫的起伏程度,也可避免黃疸惡化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