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民進黨的政策是屬於中共整體對台政策的一環,隸屬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之下,也在中共統一戰線策略的範圍之內。
九○年代的時候,中共不但沒有把民進黨當作談判對手,甚至也不把民進黨當作主要的統戰對象。一九九五年年初的「江八點」,江澤民所設定的談判模式,還是希望由「國、共之間黨對黨管道」來儘快解決「台灣問題」,在江澤民的眼中,根本沒有民進黨的存在,而這段時間,中共最不願意面對的就是台灣的本土運動,最不願意討論的就是在台灣民主化浪潮下的民意問題。
「由『黨對黨』到『台灣對中國』」
二○○○年台灣政黨輪替,使兩岸關係的性質徹底改變:第一、永久結束了「黨對黨」的兩岸談判模式,真正走到「台灣對中國」的談判態勢;第二、台灣的民主化發展,正式衝擊到中共「一個中國」原則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換句話說,這也代表中共改革開放後的對台政策受到重擊,鄧小平--江澤民對台政策全線崩潰,北京陷入一片混亂。
多虧陳水扁宣示「四不一沒有」,表達沒有立即進行「台灣獨立」的意念與承諾,給予中共當局一個暫時的下台階,江澤民順勢提出「聽其言、觀其行」的過渡性策略,兩岸雙方都爭取到一段寶貴的時間,重新檢討及規畫新的政策,而開啟了下一輪的互動與較勁。
不過,這段時間卻是中國國台辦及大陸對台系統的黑暗時代,為什麼不能正確掌握台灣情勢的發展?為什麼不能給領導人有用的對策以分憂解勞?由於對國台辦、對台系統的不滿,大陸黨、政、軍、特等各個系統的攻擊,與社會菁英、各大學專家學者的批評,如潮水般湧向黨中央,因此有「一流的人才搞經濟、二流的人才搞國際、三流的人才搞台灣」的社會譏評。對照九○年代海基會與海協會主要談判人才的學經歷及訓練過程,難怪高下立判,從而中國方面有這樣的反省與檢討。
中國共產黨的確是一個務實又守舊的政黨。針對台灣的政黨輪替,中共對台政策隨即在二○○二年年初藉由紀念江八點七周年會議做出調整,當時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第一次說,台灣本土化並不等於台灣獨立,民進黨也不等於台灣獨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公開表示,廣大的民進黨員與少數頑固的台獨分子不同,歡迎民進黨員前往大陸訪問。這些談話充滿北京高層對台釋出善意,也象徵經過一年多的心理調適,中共已正式把民進黨當做談判對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