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100元人民幣的中文創意雜誌,出刊時間不固定,卻能夠在創意產業引起注目並廣受好評,在中國內地聽起來是一件有點不可思議的事情,《鮮氧》就是。這本雜誌出刊的時候不少人質疑,到底有多少人會掏錢買這本價格不菲的雜誌?但創刊號問世之後,發現這本雜誌在中國內地大小廣告公司、設計公司、藝術圈、出版界裡流傳,在很多藝術、設計、廣告類的專業書店成為熱賣雜誌 。
【圖/喜生】
創立《鮮氧》這本跨界創意雜誌的是前《中國廣告》雜誌的資深編輯喜生,他在離開《中國廣告》後一直想做一本網羅任何領域當中優秀創意的好雜誌。《鮮氧》創刊號找來了許舜英、孫大偉、曾錦程、陳耀福、李少蕙等多位炙手可熱的創意人大談廣告創意之道,並亮相大量創意作品;新一期《鮮氧》採訪到了文化創意產業之父John Hawkins以及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獲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的葉錦添、曾獲2003年英國年度設計師的Tord Boontje,法國當紅的產品設計組合Bouroullec兄弟等,多位跨越東西方和不同創作領域的著名跨界創意人。獨立發行雜誌能做到這樣實在不易,豐富多樣的內容也可以看出喜生真的做了充分的準備。
更為有趣的是:《鮮氧》雜誌將創刊號定義為零期,封面和封底都設計成空白,雜誌的名稱和其他訊息都沒有,書背也是設計成未完成的狀態並以食品保鮮膜進行外包裝;緊接著這個創意的延伸就是:以創刊號的空白封面為創作的介質,以雜誌自身的名稱鮮氧為主題,邀請了包括以《臥虎藏龍》電影榮獲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的著名設計師葉錦添、以「玩世現實主義」畫風而享譽國際的中國藝術家方力鈞、西班牙著名設計師MARTI GUIXE、美國新銳設計公司 KARLSSONWILKER、比利時著名設計公司BASE DESIGN等18位國內外最著名的藝術家、設計師、插畫師等創作了18張封面;再以拉頁的形式將18個封面全部作為該期《鮮氧》的封面(共有4公尺多的長度),並以藝術置入空間的形式將封面展開擺放在中國近200家藝術、設計、廣告、文化類的知名書店,構成了一場 「書店裡的跨界創作展」。此次展覽將雜誌封面和雜誌自身當作展覽的物件,將書店定義為展覽空間,這在某種程度上,既改變了以往大家對雜誌的定義,也改變了對展覽空間的定義;很多設計師、創意人在將雜誌買回去之後再把創作的封面裁下來裝裱後掛在自己的家中和工作室,構成了新的展覽效果,該展覽的空間在不斷延伸,效應也在不斷放大;同時也吸引到諸多中國藝術、設計、文化類媒體的報導和關注。
因為一把「尺子」 《鮮氧》遲到了16個月
在資金、人力不足、資源有限等諸多不利條件之下,要獨立創辦一本跨界創意雜誌,難度可想而知。喜生自己形容創辦《鮮氧》的過程如同《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般,歷盡千辛萬苦;不同的是,他自己成為鮮氧的「總打雜」,常常一人要分別扮演他們4人的角色。
自《鮮氧》雜誌籌備之日起至今,已歷時3年多,目前僅出了兩期。聽起來也不像是雜誌的正常發行進度,這也讓許多朋友都非常不解。喜生在鮮氧第1期的卷首語的標題中寫到:「因為一把『尺子』,《鮮氧》遲到了16個月」,這把「尺子」指的就是在中國創立一本具有國際影響力、最有創意的創意雜誌。喜生始終堅持努力做到極致的狀態,並堅信惟有做到極致才會有鮮氧的生存空間,才能夠贏得讀者和各方的厚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