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前,台灣有上百檔個股有10%的現金股利殖利率,即使現在股市漲多了,台股現金股利殖利率也還有6%。台灣這波資金行情會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因為這波資金潮回流台灣,只是開始。
金融海嘯,歐美投資銀行遭重創,來自澳洲的麥格里投資銀行趁勢崛起。2008年,以市占率16.3%成為亞洲區第一大承銷商,指標大案是中國鐵建上市案,創下香港股市有史以來鎖住資金最高紀錄。今年第一季,再以瑞金礦業股票上市案,吸引超過67倍超額認購,勇奪亞洲第一季承銷冠軍。
麥格里在香港承銷市場攻城掠地的靈魂人物,是麥格里大中國區總裁林群。他在2008年2月加入麥格里,負責大中國市場業務,對兩岸關係與資金流向變化有敏銳的觀察。台股從2月以來逐步加溫,資金行情欲罷不能,兩岸三地未來資金流向的發展會如何?
《Smart智富》月刊特別專訪林群深入解讀,以下為口述紀要:
天時地利人和》 這波資金潮回流只是開始
3個月前,台灣有上百檔個股有10%的現金股利殖利率,即使現在股市漲多了,台股現金股利殖利率也還有6%。台灣這波資金行情會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因為這波資金潮回流台灣,只是開始。
台灣人過去資金出走太多,現在,資金回到台灣,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調降遺贈稅,二是因為很多大陸製造業台商回流台灣,再加上兩岸關係改善的推波助瀾,所以造成大量資金回流潮。
台灣現在存款很多,房屋自有率又高達90%,利率很低,這些資金過去在海外,除了投資股市,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放在固定收益商品,但台灣沒有太多固定收益商品可以投資,錢沒地方去,所以進入股市。
但這個資金行情能走多久,沒人知道。不過,「天時、地利、人和」對台灣都是有利的,所謂「天時」,是指金融海嘯過後,整個金融市場慢慢穩定,最壞時刻已經過去,天時慢慢出現;「地利」則是台灣與中國只隔著一個海峽;「人和」是兩岸的會談。接下來,就看台灣企業的基本面表現能否接上這個改變,讓台灣市場的行情變得更好。
最近,大家關心「陸資」來台投資,提到未來會開放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來買台灣上市櫃公司股票,但這個資金,不管200億、300億,都很小。倒是陸資企業「插旗」投資台灣公司,兩岸企業交互投資比較有意義,但也要有前景的投資才有效果。
而大陸有興趣的,不管是金融、保險、高科技,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企業。我們有興趣的,也不會是讓對方的地方性銀行來,也會要求是對等的企業。所以這個議題,愈撐在那裡,愈好。因為愈不明朗,愈不會利多出盡,才有想像空間。
異於香港模式》 精緻化服務業塑造定位
現在很多人期待台股會走香港模式,我卻認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香港和大陸是完全連著的,而且它的旅遊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很高,再加上香港人口只有600~700萬人,所以能夠造成效應。但台灣這些都和香港不一樣,而且香港股市有中國超大權值股,三大行、保險、中石油,幾十家去掛牌,但並沒有大陸企業要來台灣上市,所以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當然,開放交互投資是正面的,但不應過度期待,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那麼台灣有什麼好故事?我們可以看荷蘭,人口、土地面積都跟台灣差不多,為什麼他們的經濟可以發展得這麼好?我們沒別的路可以走,一定要走精緻化的服務業。
以台灣最大的科技產業為例,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做品牌,而是應在代工與品牌中取得平衡。就是讓附加價值能夠提供出來,我會建議所有產業的人,都把自己當成服務業。
複製成功經驗》 把通路強項延伸各產業
中國是台灣的後院,我們怎麼利用天時、地利、人和,讓台灣的企業走到下一步?你現在可以看到,做得比較成功的大陸台商都是流通業,因為在這麼大的市場中,通路為王,像大潤發、大聯大,甚至幾個做食品的公司,都是在做通路。
台灣科技業賺的其實是全球運籌的錢,既然現在做到這麼極致,為什麼不把這個東西運用到其他產業來?流通與後勤,是台灣人最強的。能將台灣人最強的優勢抓出來,做到極致,那麼全世界沒人可以比。我們把這個優勢,做到別的產業,觀光、航運、百貨……太多了,所以要投資,也要鎖定這種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