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一簽定,將會打開兩岸的新契機,眼前可看到的利益就是QD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以馬上注資來台灣,資本市場優先受惠,因為中國大陸的QDII海外投資,都是先跟各國如日本、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及澳洲簽定MOU才能進入。
長遠來看,台灣銀行業者眼中的中國市場也愈來愈近了。過去,彰銀(2801)等7家銀行在大陸設有代表處,等的就是MOU簽下去這一天,玉山銀行這類沒有代表處的銀行,只好用別的方法,並且耐心等候,而富邦金(2881)、遠東銀行(2845)則是繞路進去。各家銀行還是要以對自己最有利的商業考量來決定西進政策,大家都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取得人民幣才是關鍵
台灣的銀行在香港有分行,在大陸卻沒有分行,當初設立香港分行是為了匯款,但永遠就缺大陸這塊,很多人說現在才去大陸太晚了,但我認為「晚去總比不去好」。
台灣的銀行對當地客戶人生地不熟,去大陸主要還是提供台商服務,尤其人民幣存放款(台商的大客戶最需要的東西)。然而關鍵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要求外商銀行在大陸成立2到3年內都要有獲利及一些其他條件符合之後,才會發給人民幣執照,匯豐、渣打等在大陸深耕很久了,中國政府甚至發給它們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執照,取得人民幣自主性更高;但是台灣的銀行要做到這點還早得很,就算到了那邊還是要想辦法拿到人民幣,問題是要向誰拿?
回想以前台灣開放外商銀行進來,外資第一件想到的事情也是「要跟誰拿台幣」,那時候可從同業拆款、央行、台銀等拿到,所以外資銀行要跟中央銀行、台灣銀行搞好關係,而且還要用低成本的方式拿到才有競爭優勢。台灣的銀行去大陸,大家手上的美金都不少,可能用匯率交換的方式,但是還是要和大陸銀行培養關係、默契。
MOU離不開ECFA架構
話說回來,簽過MOU,台灣的銀行即使成立分行之後,勢必要一段時間才拿得到人民幣執照,台商好不容易盼望到MOU,又要去盼望人民幣,這個東西有點像遠水救不了近火,缺了人民幣存放款執照,到了那邊又能有多少幫助呢?因此我認為MOU的簽定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之間脫離不了關係。
ECFA目的在確保兩岸公平交易,而且隨著東協+1、東協+3與各國雙邊FTA擴大實施,台灣可以依據ECFA與中國進行關稅減讓及市場談判,是屬於貿易關係的大架構,影響各行業,當然包括了金融業。
假設大陸和台灣簽了MOU,還是得遵從WTO規範,不會毫無道理的讓台灣的銀行免排隊,在外商之前先取得人民幣存放款執照;但是像香港一樣和大陸簽了「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簡稱CEPA)就不同了,雙方可以在WTO架構下,獲得許多互惠。打個比方,本來去大陸作分行要求資本達100億元,簽了以後只需60億元,富邦香港就是因為CEPA而進去,繞道成功,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主張台灣要簽ECFA。
個人認為MOU一定在ECFA大架構的認可下,可用ECFA打開方便之門後,MOU再趁勢切入,才能拿到對台灣金融機構較有利的條件。例如盡快拿到人民幣存放款執照,讓別的國家比較沒話講,中國大陸也可名正言順的給台灣優惠待遇。台灣亦可在MOU內去要求這個、那個,會有這種台灣式的要求,乃因為我們的業者早就在大陸鴨子划水好幾年了。
而且有ECFA架構下的MOU,或許還可給金融業帶來其他彈性。以國內壽險業者來說,國泰、新光、台壽都過去了,但按規定必須有一個策略伙伴,像是國泰找了東方航空、新光則找了海南航空等。這樣做是優點也是缺點,萬一這個伙伴不行了、財務有問題或者要退出,整個合作就被拖垮了,將來也許可以開放合作限制,可多找幾家當地業者策略聯盟,分散風險。
大陸金融 可吸取台灣經驗
現在是台灣想過去,對岸也想過來,前陣子福建興業銀行即宣稱來台灣設立分行,並向兩岸的金融主管機關表達意願,為海西特區經濟合作的前哨。大陸銀行策略很清楚,除了成立代表處之外,還希望取得這邊銀行的股權,而不管將來是否取得董事席位,均是參與營運的象徵。
像是兆豐金(2886)有原始的大陸股東,若中資再取得股份達25%,表示應該會獲得董事席位,但目前金管會的法規上寫著中資可以做財務投資,不能做營業主導,這和大陸心態又不同;富邦金入廈門銀行持股20%不到,卻可以派任、董事(廈門銀行執行長是原台北富邦銀行個金總經理高朝陽),為什麼大陸那邊不擋呢……。
本期內容:
◎封面故事:房仲達人教你輕鬆置產購屋/3大時機、6大心法、6大必殺技
◎新聞熱線:味全股東會 魏家第二代露臉/張平沼反撲 辜二少經營權落空
◎股市實戰:台股漲跌關鍵周/3檔鴨子划水 趁勢獲利股
◎理財頻道:獨家專訪暢銷作家哈福.艾克
◎產業追蹤:MOU前夕 兩岸三地的金融華爾滋/不用麻煩 兆豐金早已是陸資銀行
◎特別企劃:4大都會升格 房市漲定了
◎分析師擂台:張智誠:景氣U型 股價超漲背後的中級風險/曾光輝:兩岸題材視為中長期政策/柯建維:B波反彈尚未結束 向上挑戰6640~6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