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大衛.普克(David Packard)及威廉.惠列(William Hewlett)於車庫內創業,奠定惠普基業,成就矽谷精神,造就出HP Way,車庫創業傳奇始終為人津津樂道;40多年前,良機國際集團創辦人張廣博及林昭卿,於雞寮創業,豬舍發展,牛棚茁壯,憑藉著誠信立業,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赤手空拳打造出「冷卻全澳亞,進軍歐美洲」的世界版圖,雞寮創業傳奇,激勵度同樣百分百。
雞寮創業事業起家
出生於1938年的張廣博,與當時許多生長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一樣,小學下課必須協助放牛,天生「生意囝仔」的他,小學三年級已懂得賣菜、賣冰棒來貼補家用。小學畢業後因家境關係無法再升學,為學得一技之長,到腳踏車店當學徒,之後發揮敏銳商業觸覺,16歲創業開設「廣發行」當「囝仔頭家」,專收購舊玻璃瓶經過洗滌整理分類出售,20歲前陸續開設洗染店與文具行。
1962年,張廣博自軍中退伍,當時台灣塑膠工業正值起步,張廣博看好商機,與軍中同袍林昭卿合夥創設良品公司,租了一間10坪大的雞舍,生產設備只有一台雙頭押出機,生產醫療用品醫院用藥水瓶、藥膏盒及文具用品等,由林昭卿負責生產,張廣博負責業務推展,腳踏單車行百里是家常便飯。
創業之路起於雞寮,雖處陋室,但他們充滿鬥志,堅守信念,只為了打穩企業的根基。隨著業務的拓展,雞寮已不敷使用,於是租用30坪大的廢棄豬舍,搭建上下兩層簡單的廠房,1966年良品的塑膠製品開始外銷,同時也開始經營冷卻塔零件空調及工業冷卻工程,由於散熱片的體型不小,原有的豬舍不用夠,於是在附近覓得200坪大的牛棚,改建為廠房,隨著事業日漸成型,張廣博鞭策自已要更加努力。
「與其做冷卻塔零件供應商,不如做整台冷卻塔出售,這樣市場,會更大,我們也更方便。」客戶的一句話,成為張廣博事業發展的一大轉捩點。張廣博回憶說道:「早期的工業用水多抽取地下水,長期使用會造成地層下陷,若使用冷卻水塔,以水循環使用對工業級地質保護都有很大的貢獻,可以創造公司利益,又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正是我們經營事業自始至終的目標。他們決定接受挑戰,投下心力去開創。」
1968年,以良品為基礎,開創設良機公司,專營冷卻塔事業,並於八里購地設廠,這時才算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工廠。1970年與日本知名空調公司「信和」技術合作,成為台灣第一家空調專業冷卻塔專業公司,此後每年以業績近50%的成長,逐步攻占台灣市場七成五的市占率,並於全台共立8個分公司。
由於台灣市場有限,終將飽和,因此良機將目標轉進國際市場,國際化的腳步先從東南亞及澳洲開始,1972年開始於香港銷售;1973年,張廣博只會一句”Do you speak Chinese?”就槍匹馬地至澳洲開拓市場,成功與澳洲百年歷史的巴基公司簽定代理合約;此後泰國良機、菲律賓良機、新加坡良機、印尼良機、越南良機、馬來西亞良機、美國良機等陸續成立,讓良機的冷卻塔「冷卻全澳亞,進軍歐美洲」。
此外,著眼於中國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陸續於廈門、上海、廣州、天津、成都設廠,並於上海設立馬達廠。行銷據點北起哈爾濱,南到海口,西到烏魯木齊,共計60多處經銷據點。
精神文化企業之「道」
創業40多年來,良機國際集團除了有形資產外,更累積出無形的智慧資產─企業精神文化,更是良機的瑰寶。「企業精神文化是企業經年累月所產生的營運品格,是累積承傳的優良內涵,是企業全體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及行為模式,並為社會大眾所接受與公認的企業特質。」張廣博強調,企業的精神文化是企業為適應外在環境,透過內部整合的凝聚力,所發展出全體同仁共同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模式,也就是企業之「道」。
張廣博極重視良機企業精神文化的塑造承傳、教育、宣揚、深耕。「人的生命有限,經營人才會老化是自然,新的經營人才必須接棒持續,以企業精神文化薪火相傳,才有永續經營的可能。」
隨著企業的逐步發展,張廣博開始致力於企業精神文化的塑造,「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不一樣,以前小規模可以用人治,在身邊指揮管理,企業不斷成長,人員不斷增加,已經無法直接以師父帶徒弟的身教方式,讓員工在身邊感受到你的直接指揮管理做事方式,所以必須是以企業願景、行事風格、有明文制度規範、經營理念、公司文化來凝聚團隊的經營,企業的組織日益龐大,決策層無法鉅細靡遺的事必躬親,就得制定完善的體制與架構以及企業精神文化。」
他強調,企業經營要成功,必須要靠經營團隊的凝聚力、競爭力。團隊就是以各種不同背景、學歷、經驗、專長、個性、年齡、性別等特質的人所組成的,集所有不同條件的人,來追求企業共同的經營目標,企業因分工而分部門,因職責不同,易產生不同的做人做事方法,有了共同的精神文化,就能在各部門文化的異同中取得均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