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好」公司,賺好的錢
去年以來爆發的金融海嘯,造成許多知名企業倒閉或產生巨額虧損,令投資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企業的長期價值,以及企業的公司治理與環境和風險控管的關係。在這個全球化、金融市場愈來愈發達的時代,如何正確投資理財,可能常令投資者感到非常頭痛。
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慎選投資標的的重要性,無論有多少市場「消息」或「題材」,真正的「好」公司才能保證股東的長期獲利不會蝕本,而「好」的定義,從短期的股價表現上是很難看出來的。
社會責任企業 適合基金長期投資
歐美先進國家早就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因此「社會責任型投資」(Society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以下簡稱SRI)近年來在歐美非常風行。據市場統計,二○○五年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基金管理的總資產約為二‧三兆美元,比十年前增加近二六○%。在去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前,美國的SRI資產規模已達七兆美元。
SRI主張結合傳統的企業財務績效,與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等永續經營理念的投資概念,強調要將個人價值觀和社會關注的議題,整合融入投資決策中,在「財務目標」和「企業所造成的社會及環境影響」之間,取得平衡。因為根據統計顯示,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其財務績效成正比,與風險則成反比。
在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的籌資與發展的範圍已擴大至全世界,各國股市彼此間密切連動,國際投資法人的投資好惡,可能就決定了你手中公司股票的股價。因此,SRI已經不祇是投資策略的選擇之一,而是所有聰明的投資人都必須瞭解與掌握的概念。
目前SRI並沒有僵固定義,投資原則也沒有統一,常視所欲突顯的價值觀而定。例如,道瓊指數編製公司於一九九九年創立「道瓊永續性指數」(DJSI),排除菸草、酒類、博弈,著重於社會、環境、經濟表現良好的企業。而倫敦證交所與金融時報共同成立「富時指數公司」,創立的「FTSE 4 GOOD」系列指數,則是著重於社會、環境、人權面表現傑出的企業。上述指數,已成為眾多基金、退休基金管理機構進行長期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為了運用投資的力量引導企業更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二○○六年聯合國祕書長安南(Kofi Annan),集結全球投資機構,聯合簽署並發表「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目前已有全球三百多家機構投資人簽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