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70、80年代的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生而言,就業的第一志願,就是進入薪資豐厚、福利健全的外商公司工作;然而,對近幾年的畢業生來說,如果能做到「畢業即就業」,就得感謝上蒼與企業主垂憐,沒幾個人敢挑剔公司大小、薪資高低,至於獲外商公司青睞、延攬,更彷彿是遠古時代的「神話故事」。
但從研究所畢業沒幾年的陳晴、邱立榕,卻在踏出校園的第一時間,就立即受到外商公司主動邀約任職,而獲得工作機會,且不是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外商,而是全球軟體界巨擘微軟的台灣分公司;兩人所獲得的第一份工作,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職缺,而是通常得累積數年以上實務經驗,才能就任的位置。
陳晴畢業自清大資工所,邱立榕畢業自台大資工所,雖然來自明星大學熱門院所的她們,在就業市場上,比其他畢業生更具優勢,但即使是她們的同班同學,也鮮少有人在畢業的第1年,便立即躋身國際級知名企業。而陳晴、邱立榕得以進入台灣微軟,憑藉的不是學歷,更非證照,而是在「微軟潛能創意盃」競賽的優異表現!
畢業後立即進入台灣微軟任職
想進入台灣微軟工作,到底有多困難?從台灣微軟的實習生錄取率,便可見一斑。每一年,台灣微軟都會提供大學生到各部門實習的機會,今年共提供了100個名額,但前來報名的大學生卻超過了3000人,錄取率約只有3%,雖稱不上「百中取一」,但卻得經過5到6關的審核與測試;可以說,每位得到實習機會的大學生,都是菁英中的菁英。
想進入台灣微軟實習,就得「過5關斬6將」,台灣微軟錄取正職的新進人員,通常更得在其他企業有數年的「歷練」,因此錄用的應屆畢業人數,屈指可數;由此可知,陳晴、邱立榕在研究所畢業後,便立即進入台灣微軟工作,有多麼難得!
最近剛從台灣微軟離職,正要到另一家知名企業任職的陳晴,大學讀的是成大資工系,畢業後順利考上清大資工所;就讀研究所時,她與同學所合組的團隊,先後奪下了「微軟潛能創意盃」的台灣冠軍與亞洲亞軍,這兩個獎項也讓她的職場生涯一帆風順!
現在擔任台灣微軟大學合作計畫副理的邱立榕,求學過程較為特別,國小到大學都在菲律賓完成,在大學畢業後,才回到台灣就讀台大資工所。大學時代,邱立榕便曾擔任菲律賓微軟的學生大使,負責巡迴至菲律賓各大學,教授其他大學生最新的軟體技術,也曾與大學同學組隊,獲得「微軟潛能創意盃」的菲律賓冠軍,到了研究所時,她再與研究所同學組隊,拿下「微軟潛能創意盃」的台灣冠軍。
工作時不可有個人的英雄主義
「參加比賽,有點像是強迫進修。」陳晴表示,清大研究生參加各項競賽的風氣極盛,而她當初與研究所同學組隊參加「微軟潛能創意盃」,主要是想利用暑假的空檔時間,共同製作出一些作品,沒想到要得名,卻一路從審核殺進複賽、決賽,所耗費的時間、精力與所得到的成果,都超乎原先的估算!
「微軟潛能創意盃」的主旨,在於激發學生致力研發解決社會議題的技術;陳晴回憶,她與隊友研發的是「全方位盲人有聲書系統」,希望盲人可透過此一技術,即時閱讀網路的訊息。除了獲得優異的成績,透過參加這一次競賽,她不但拓展了國際視野,更重要的是,知道應該如何與其他人共事,並解決各種大小問題,讓她比同儕更能適應職場上的競合。
「因為這個系統相當龐大複雜,所需要工作時間極長,有時還得利用晚上、假日趕工,同學們難免偶爾心煩氣躁,但這讓我體悟到,在工作時,好EQ與懂得適時求救,有多麼重要。」陳晴體認到,在團體工作中,絕對不可有英雄主義,因為沒有人能獨力完成所有工作。而在得獎後,她的自信心大為提升,且這份自信也讓她在進入職場後,不畏懼任何挑戰。
溝通、協調能力比技術更重要
目前,邱立榕在台灣微軟所負責的工作,除了業管台灣與各大學的合作事項,便是舉辦「微軟潛能創意盃」台灣區競賽,並帶領冠軍隊伍,到全球大賽舉辦地點參賽。邱立榕指出,在「微軟潛能創意盃」競賽中,光有高超的電腦技術,根本不可能有好的成績,必須同時具備溝通、協調、創意等能力,與了解社會問題的柔軟心靈,才能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