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豔陽下的週末午後,43歲的中國微軟副董事長張亞勤,與剛滿41歲的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兩個超級好朋友,難得聚在一起喝咖啡談天。
百度是中國搜尋引擎地頭蛇,今年第一季市占率高達74.1%,更是中國企業在美國NASDAQ掛牌的股王,近期股價達290美元。李彥宏這在地優勢,連國際強龍Google都不得不俯首稱臣,更何況微軟。
雖然是商場上面對面的博擊對手,但絲毫無損張亞勤與李彥宏的深厚交情。「直到今天,他都還充滿理想與能量,跟創業時一個樣!」張亞勤形容,李彥宏已經賺了幾輩子不缺的財富,今後就算不再做百度也挺好的,但是一股不滿於現狀的理想主義,驅使他不斷向前披荊斬棘。
希冀改變中國13億人民生活的抱負,是過去多年來大陸創業家一個共通的特質。
成功關鍵 1
靠中國內需,快速致富壯大
而大陸創業家在過去30年來是十分幸運的。因為他們有崛起的中國市場與機會,很快就可以達到做大,甚至做到國際去。
前分眾傳媒總裁兼執行長譚智指出,歐美企業家要賺到第一桶金,可能要花20到30年,但同樣規模的財富,中國人只要花5到10年就能賺到。
例如只花了13年,中國前十大首富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的飼料年產量1000萬噸,排名世界第4。
只花了12年,來自安徽蕪湖的奇瑞(CHERRY)汽車就從不會做汽車、沒有資金,到今天年產能65萬,去年出口13.5萬輛,外銷遍及全球70餘國。旗下的QQ車成為眾人熟悉的品牌。
又如來自湖南長沙的三一重工,才15年就成為世界最大的水泥泵送車,正向2020年達到2000億人民幣營收、世界第一的工程機械目標邁進中。
快速致富壯大的企業不可勝數。中國企業在國際舞台上更是來勢洶洶。
根據美國《Fortune》(財星)雜誌每年公布的500大企業排行榜中,中國企業入榜家數及排名都呈現明顯進步。2005年只有15家入榜,今年增加到29家。
成功關鍵 2
創業精神強,市場嗅覺靈敏
除了理想與機遇外,大陸企業又是靠什麼實力快速成長的呢?
嗅覺靈敏絕對是關鍵。「台灣企業家是被管大的,大陸企業家是冒險長大的!」在北京20年、前思科暨微軟大中華區總裁杜家濱觀察,談到機會,中國民企的嗅覺非常靈敏。
「以前沒有的機會,都集中出現在這30年!」民企創業元老、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中國市場大,加上各行業商機統統密集爆發,「造成大家都想當老闆,創業精神很強!」
「中國新生代創業家敢想大!心很大!」中國投資銀行優等生、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感覺到,大陸企業家不看小事情,只要看到好機會,手筆都很大。
大陸這個仍在不斷成長的世界市場,機會帶來的財富究竟有多大?一個金融圈的數字,明確凸顯。
2008年,台灣所有大小銀行的獲利總和,不及招商銀行一家200億人民幣,而招商還不在大陸四大行庫之列,只能算是大陸一家「中型」銀行而已。
相較於台灣企業家,斤斤算計攢出管理財,大陸企業家從不需要靠節省成本,來達到增長目的。
陳宏比較親身體驗的兩個例子。他年輕時曾經在美創辦GRIC網路公司,必須與全球各地的電信業者洽談網路互連,每次跟中華電信等台灣公司談判,GRIC的獲利空間總是被殺到最低;現在,他換跑道做投資銀行,協助大陸企業進行購併,談到給漢能的佣金,他們總是特別大方,只求事情完美達成。
對機會靈敏的大陸企業家,又可分為四大類型:國營企業領導、第一代民營企業創業家、第二代民營企業創業家、與專業經理人等。各自又有不同特質。
國營企業
積極購併,是大陸經濟主軸
從社會主義邁向市場經濟30年了,至今國營企業仍然是大陸經濟的主軸。一個統計絕對不能忽略: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政府能夠掌握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比例高達六成以上。
早年所有掛牌公司,中國政府百分之百能夠掌控。在「國退民進」方向上,比例緩步下滑,但至今國企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拄,政府壟斷不少市場機會。
相較於台灣,中國政府不需靠國企賺錢或是釋股來充實國庫,而是「先養肥、養大再說,」許多人形容。
國企事實上就是代表政府落實經濟成長、科技創新的任務。「大唐就是代表中國的!」中國無線通訊標準的主導者、大唐電信董事長真才基就豪氣地說,過去只有「美標」「歐標」,卻沒有「中標」,這歷史將因大唐的TD-SCDMA規格而改寫。
「TD是國家自主創新的一個典範!」大陸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李毅中同樣強調。真才基與李毅中,兩人口徑一致,可看出政府在國企裡的那雙手有多強。
另外,國企積極到海外購併,不僅給人「宣揚國威」的印象,更是代表黨與政府意志。最近的火線新聞是,在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近五成股權後,中海油也計畫砸下120億美元,在非洲尋求石油資產。這石化購併風,完全凸顯中國政府在金融風暴後的能源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