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前十大銀行的壓力測試之後,今年第二季高盛、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陸續發布第二季財報,四家銀行總共獲利一百三十六億美元,帳面上顯示出頗佳的獲利,股市反應自然是極為樂觀。
不過,在金融專家進一步仔細觀察分析之後,結果卻有所保留。早在壓力測試時,這些專家就指出,設定的指標偏低,譬如設定的失業率為八%,然而,當月的失業率卻高達九%以上。至於這些銀行第二季的獲利來源,主要是投資銀行部分交易獲利,傳統的信貸業務相對仍是處於虧損狀態。
其中,花旗的盈餘中還包括對其資產的處理,所以,嚴格來說,實際的財務狀況與公布的數字有頗大的距離。
觀察美國整體金融機構的狀況,七月份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宣布又有七家銀行倒閉,統計今年總共倒掉了六十四家。
其實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華府的美國大學舉辦的金融問題研討會中,公布了美國前四百大銀行的逾放比資料,其中,有二百八十八家超過一○%,一百四十家超過三○%,逾放比超過一○○%的也有十八家。排名第一大的大通銀行逾放比為二三.五%、第二大的美國銀行為二九%。
據說,在這四百大之外的地方銀行狀況更為不堪。隨著近年來的信用卡壞帳之大幅成長,這些逾放比正在持續惡化之中。換句話說,美國的金融危機仍然沒有消失,人們所看到的樂觀報導,多少有虛飾之嫌。
根據業界的說法,其目的主要是為提升投資人對這些大銀行的信心,讓它們可以順利的在金融市場中增資,改善其資本結構,以期安然度過危機。但是,就美國所面臨的銀行問題而言,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至今保險理賠基金,累積虧損已高達一百五十一億美元,雖然臨時對銀行存款徵收萬分之五特別費,並且向美財政部貸借,不過,面對眾多問題銀行紛紛進入倒閉危機,其困境仍然無法解除。
國際貨幣基金在今年七月二十四日估計,美國仍有一四%,亦即一.九兆美元的消費性貸款壞帳,可能在年底前出現,其中,至少有二千六百六十億美元的消費性貸款壞帳是為大型銀行所有。
金融界人士開始擔心第二波的金融危機即將襲擊美國。在此同時,美國聯準會仍然不斷的印鈔票來解決問題,過多的游資熱絡地推高股市行情,但卻無法澆息金融危機的惡火,貨幣面臨不斷的加溫,民間消費卻不斷的萎縮,實質需求不振,投資泡沫混合金融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居危難解。
金融海嘯真的觸底了嗎?投資人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仍有頗多需要進一步觀察的因素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