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以整合取代組合開創腦與心智研究新局

文/許碧純    

認知神經科學轉化並漸漸取代傳統心理學,不過是30多年前的事,1970年,當美國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推動著曾志朗口中譽為「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世紀之婚」時,研究者只能從腦傷病人研究大腦的學習、記憶、語言、知覺等認知功能。





直到1980年代,各種腦造影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這些儀器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遺傳學、醫學、語言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物理學、電機工程等各方研究人才得以整合,奠基於認知心理學的知識、概念和研究方法,直接探究一般人的認知行為之神經機制,驗證過去許多腦傷或行為研究的理論,也開啟了腦與心智研究的新局。才10餘年光景,這門新興科學風起雲湧,且快速影響其他領域,坐實了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的名言:20世紀末為「大腦的十年」。





這一切,還正在進行中。2003年,美國哈佛大學推出了「心智、腦與教育」研習班,將研究心智的心理科學和研究腦的神經科學,落實在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中。2005年,中國科技部將「腦科學與認知科學」列為八大前沿科學問題之一,並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歐盟為了推動前瞻研究,成立歐洲研究委員會,2007年在歐盟第七期科研架構計畫下,特別規劃「創意型計畫」,並將「人類心智及其複雜性」(Human Mind and It's Complexity)列入其中。





一顆種子落在甘蔗田



這股浪潮在1985年流向台灣,一開始也只是激起一絲漣漪。當時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系的曾志朗,在發表一系列漢字閱讀時的大腦運作研究,從失語症和失讀症(閱讀障礙)病人的語言行為研究,導出語言與腦神經組合的理論後,返台客座一年,在台灣大學心理系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教了幾位研究生,這些台灣第一批從傳統心理學跨入認知科學的研究生,包括如今在台大心理學系的連韻文、葉素玲,交通大學藝術應用研究所陳一平,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的邱耀初、汪曼穎等人。





第一顆種子則是落在南台灣偏遠的嘉義民雄鄉,也正值國外方興未艾的1990年。曾志朗回台在新成立的中正大學籌設心理系所,以及第一個以認知科學為主的研究中心,展開了台灣此後20年由心理學到認知與神經科學的轉型之路。





從無到有,這句話不僅可以形容在甘蔗田里起造的中正大學,也可以形容認知神經科學在台灣的發展處境。曾志朗感嘆,他們的研究計畫每每送至國科會人文處審查就被退回,理由是「國內沒有人在做」,即使是10年後在陽明大學提出從基因到認知研究的人腦探索計畫,還是因為負責整合的曾志朗策略性將它列為生命科學領域提交教育部,而後國科會生物處交由國外學者審查,才獲選為16個卓越計畫之一。





要滋養種子、破土而出,光靠一人之力不易達成,曾志朗借助許多國際級大師的協助,南下嘉義演講與協助教學,並在系所建立討論會的制度,「那些我們原本以為只出現在教科書上的人,竟然走出書中,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感覺十分震撼。」中正大學心理所第一屆的一位學生回憶道。





1997年,為了整合認知與神經科學的研究,曾志朗把實驗室遷移到台北榮總旁的陽明大學,因為「當時全台灣只有台北榮總剛剛買了一台fMRI儀器。」他整合幾位年輕研究者,以過去在國外所累積的研究為基礎,利用腦造影技術,扣緊中文閱讀研究主題;同時也著手籌設各種和腦科學研究有關的儀器,並以陽明大學的實驗室為「基地」,於2003年在中央大學規劃第一個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促成領域的規模化



在這10多年之間,曾志朗陸續建置眼球追蹤儀(EyeLink)、腦波誘發電位(ERP)、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穿顱磁刺激術(TMS)、腦磁圖儀(MEG)等五種研究平台,分別置放在陽明、中央大學和中研院。實驗室研究員則由一開始的四、五名漸漸擴增至十位,分頭帶領三、四十位碩博士生做研究。





另一方面,實驗室另一位主持人洪蘭大量譯介和腦科學相關的科普書籍,廣為拓展腦科學在電機、生醫、醫學院、教育等領域的知名度。一個建立學術基礎、一個從民間促成學術環境,兩人合力促使腦科學受到前所未有的注目與重視,甚至成為民眾耳熟能詳的語彙。





2004年曾志朗著手規劃一件他表示從回台灣前就想做的事:「台灣地區認知神經科學暑期學校」。「這個夢直到我到陽明大學才漸漸有了雛形。」他表示,在奠定實驗室的基礎與厚實實驗室的能量後,才有能力成立一個跨領域訓練與合作的平台。





「葛詹尼加是一個insight和inspiration,」曾志朗提到這位認知神經科學祖師爺的啟發,30多年前他即以類似方式促成認知與神經科學兩個領域的結合,20年前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成立認知神經科學暑期學校(Summer School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被問及成立暑期學校的用意時,曾志朗面帶嚴肅的表示,「這是一個推展新領域的方式,尤其是跨領域的研究,就必須有個平台,訓練一些不瞭解它的人。」然而,他也感性的說:「在我最深的期待中,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自覺有一個新的領域將影響他們未來的研究。」





今年4月,由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郭文瑞和台灣大學經濟系黃貞穎合作,初探直覺與推理的神經機制,發表的論文登上了《科學》雜誌,兩人的合作就起因於2006年於陽明大學舉辦的第三屆暑期學校。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953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7/26止)已收到款項為 0 240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7/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24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