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位學者對新世代爸爸的觀察分析,大致可以將目前最常見的爸爸,分為五種類型,他們各自代表了某些家庭的縮影與處境。
A 爸爸:缺席型爸爸(Absent daddy),這類型父親經常因工作忙碌或外派,與家人聚少離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教養與照顧的責任多落在母親一人身上,形成假性單親的狀況。
B爸爸:均衡型爸爸(balance daddy),這類型父親的育兒參與度高,往往從太太懷孕開始,就積極吸收當爸爸的知識。孩子出生後他們會幫忙餵奶、洗澡、換尿布、說故事等等。均衡型父親會試著追求工作與家庭平衡,選擇可兼顧家庭的工作,甚至選擇當奶爸。
C爸爸:長不大型爸爸(childish daddy),這種類型的父親,屬於拒絕長大的男人。他們即使當了爸爸,認知、行為還像個孩子。他們害怕承諾,不想負責任、覺得還玩不夠,或還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只想被照顧,不想負起照顧別人的擔子。
D爸爸:人在心不在型爸爸(do nothing daddy),這類型父親往往回家既不分擔家務,也不陪伴小孩,多半只會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是上網玩game,出去度假也只是關在旅館裡睡覺、看電視,是個近乎失能的爸爸。
T爸爸:傳統權威型爸爸(traditional daddy),這類型父親多半是家庭經濟支柱,也是權力中心,但跟孩子關係很淡,像座沉默的山,穩重威嚴,卻有點遙遠。
爸爸媽媽看法不同
根據《親子天下》針對媽媽的網路調查顯示,最多媽媽覺得另一半是均衡型的B爸爸、其次是人在心不在的D爸爸與缺席型的A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