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安平/海岸故事正要開始

文/江寶釵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卜居安平,出入於安平的海岸。



我佇足於船隻停靠的港灣,仰觀桅帆群集,耳際心上,卻總有無數的故事在盤繞。



傳說紛紛來到安平海岸



一開始,我便沉迷於安平的地理位置。安平,它曾是台南外海一串沙洲中的一座,或許因為形狀如「鯤身」,就被堂而皇之地稱為「鯤身」了。它西向台灣海峽,東邊則遙遙與內陸隔台江內海相對,這是外國人到台灣最早上岸的地方,日本人、中國人、荷蘭人,它國際化的傳奇色彩是一層又一層髹上去的。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時,傳說他乘鯨來到這裡;他死的時候,有人看到他乘鯨從這裡離開。



而「台灣」,它是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語彙,不過是安平一個小地方的名字,如今,它已是全島台灣代表稱謂。



前進福爾摩沙,曾經是許多人的夢想。蕞爾台灣島,便自立於西太平洋,聯繫著大陸與海洋。洋流──黑潮、親潮(或稱中國沿岸流)與南中國海季風流在沿海流蕩,或南上或北下,都需要經過台灣東部海域、台灣海峽。



地理位置,使得安平很早便進入全球化的脈絡。



還是地理位置,全球化再次發現了安平,使得安平跨入大航海的殖民時代。



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國家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逐步在海外建立它們的殖民帝國。福爾摩沙,就是在那個年代,葡萄牙水手經過西太平洋時對台灣美麗的驚呼。



台灣的糖、茶、與樟腦,循著海上絲路去到歐洲。



活躍在海上的鄭成功的艦隊,為鄭成功在台灣的陸上開發尋找基礎。



漢人的大量移墾,在台灣建立漢人殖民地,扎根為穩固的漢人社會,進而分化為同中有異的地域社會。安平,是這些地域社會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個。



一首唱不完的追想曲



走在安平的每一個角落,隱隱約約,都浮漾著鹽的氣息,迴旋的海螺裡放送著濤聲,以及一首又一首的追想曲,反覆敘述安平海岸上,一位台灣女子思念情郎的滄桑故事。儘管這首歌家喻戶曉,但那歌詞美麗得教許多人都想要一遍又一遍地謄抄,是這樣寫著的: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相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相思情郎想自己,不知爹親二十年,思念想欲見,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聽母初講起,愈想不幸愈哀悲,到底現在生也死,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心肝想爹也怨爹。別人有爹痛,阮是母親晟。今日青春孤單影,全望多情兄。

望兄的船隻,早日回歸安平城。安平純情金小姐,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有意思的是,這則安平的故事,彷彿透過洋流,到達世界各個岸崖。逐海而居的人生充滿著無數的別離與返航,別離是孤獨的,返家是熱鬧溫暖的,處在兩者間的是無盡的等待。內心的焦急與無奈,不時折磨著岸上等候的女子。一切的一切,為的只是遠渡重洋的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切的一切,為的是大海上乘風飄揚的一抹白帆。期望著遠方的白帆會捎來愛人的消息。海上的風濤,歸途的延遲,使得許多女子的一生都處在漫長的等待中。



海上的水手,岸上的女子,誰更像是汪洋大海的受難者?



有什麼比「乘長風,破萬里浪」更man?揮帆在海上,揮灑男人的豪情,這般的豪放生涯卻是女性命運被禁錮的始源。



海岸上討生活的女人,等待成為一種遺傳,從母親向女兒承遞,思念如海濤拍岸,無時或止。



而被思念的海洋所隔絕於愛人,女人的名字被寫為等待。



於是,岸上女人的雕像,出現在英國、在奧斯陸、在美國喬治亞州的 Savannah,也在安平海岸,日夜守候著海上的動靜,終日的守候與期盼換來的是大海無言的沉默。



提燈的林默娘



羅林教授是我長期學術合作的伙伴。我跟他提起,無論東方或西方,每一個岸上,都站著等候的女人。



他詫然而笑,答說他從未注意。



我說,我知道東方與西方的不同。岸上等候的女人在西方,永遠是女人;而在東方,她變成了女神。



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從岸上提燈等待她的父兄,他們沒有回來。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有了最美好的發展,你不能不佩服民間講故事人的智慧,後來她變成了女神,從守護她的父兄,擴大為守護所有的行船人。



他不只被〈安平追想曲〉裡的混血女人感動,而且也被媽祖的故事深深吸引。他說:西方基督教崇仰一神,沒有人可以變為神。再往上溯,希臘神話裡,人神婚戀所生的兒女可以是半神半人,所謂的demigod;但沒有神的血液的凡人,永遠是凡人。



做為女人,她的魂魄只能等待。等待的默娘變成守護的媽祖,做為女神,她遂得以穿山越海,走過村落與鄉庄,在北港,在高雄,在艋舺,足跡遍全島。當然也在安平。安平是她的第一個駐在地。江日昇的《台灣外記》如此記載──鄭成功率軍進入鹿耳門港時,放哨船由鹿耳門進入登岸北汕尾嶼,踏勘營地,確知港裡水淺,大船無法進入。他設香案,冠帶叩祝,乞助潮水。果然潮水高漲,成功驅逐荷蘭人,遂於北線尾建廟奉祀媽祖。是海上英雄與天上聖母的完美結合,迫使荷蘭人不得不退出台灣。這位媽祖是「鹿耳門媽」,又叫做「開基媽」。有道是:



鹿逐驅荷,神助郡王,潮漲三篙登北線;

耳聞復漢,功昭天后,恩垂萬世護南瀛。



默娘變身後的媽祖的無限能力,協助鄭成功只是其中之一。她能在乾旱時,為人民降甘霖;在颳颱風時,為大眾擋颱風;在有炸彈時,她攬起裙裾接炸彈。她也會在北港街有名望之蔡水木家,熙熙留下靈書「清醮」二字,從容離去。



自在觀想,岸上的女人



岸上等候的女性肖像,有的以手壓著帽沿,不畏強風的阻攔,一心注視著海上的來船,有的裙角急捲,背對著陸地,望向遙遠的地平線。肖像學說這樣看:肖像的舉動所直接影響到的實質上的動作改變,透過動作傳遞出望海女人的焦慮情緒,這是實質意涵。然而,我們需要一個人對於某個特定文化中習俗的認識,才能夠確切傳達其傳統意涵,西方中世紀的社會中騎士脫下頭盔表達友善和平的訊息,因而在西方社會中,舉帽致意的動作,不僅傳達了打招呼的訊息,也表達友善;因而,傳統意涵包含了意識層面的認知,不只是感官層面的接受。西方岸上等候女人肖像的仰望視角或背影呈現,彷彿是含有無限的不忍。



最後,肖像還存在著一個內在意涵。對於觀看者而言,透過所有會形成一個人特定人格的各種因素,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國籍、宗教,以及他對於世態人情的態度與作為,將決定他的觀看感受。我,一位時常佇足於安平海邊的女人,想像著岸上女人的命運。她們在西方始終只能是一位女人,而在東方卻變成了一位女神,遂可以有無限形象的幻化,她可以是任何一種樣貌,代表了象徵符號在不同觀念層可能形成的變化,只能以偉大形容。但是我也不免想,女人除了被釘根於等候之際,難道只有透過化為神才能擺脫這樣的釘根嗎?在人間,女人所等待的願望,還能以其他的什麼樣的方式實現呢?



站在鹿耳門媽祖的神案前,彷彿遠遠地,又飄盪來濤聲與〈安平追想曲〉的歌聲。儘管定居已經結束,我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中西岸上等候的女人比較研究」,更多的故事想像,才正要開始……



作者簡介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與台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並兼任所長。做為五年級生,她的信念是,對抗全球化,只有貫徹地方化,因而將所有的精力投注於地方研究,再將研究成果於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獲得最夯的反應。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029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