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一家管理上百億元資產的投信公司,去年底淨值只有9萬4,000餘元嗎?為什麼有些投信公司喜歡談基金操作績效,卻不願談自身賺賠、公司淨值?
你相信一家管理上百億元資產的投信公司,去年底淨值只有9萬4,000餘元嗎?為什麼有些投信公司喜歡談基金操作績效,卻不願談自身賺賠、公司淨值?以下請看我們的答案追蹤。
投信公司消極處理增資案 主管機關也放任
去年,受雷曼兄弟倒閉衝擊,兆豐國際、台灣工銀、聯邦3家投信公司,因誤吃雷曼債,或持有債券受到波及而終止發行,去年度稅後分別大幅虧損15億8,600萬元、2億6,900萬元和1億9,700萬元,每股淨值都被打到5塊錢以下。
目前,僅兆豐國際投信在母集團兆豐金控支持下,已明確擬訂減、增資計畫,其餘投信則未見明確處理行動。
兆豐國際、聯邦投信旗下基金因為直接持有雷曼兄弟債券,公司自行吞下虧損,淨值被打落谷底還算事出有因,但基金業的中等生——台灣工銀投信,去年也突然冒出大筆損失,則讓股東和同業傻眼。
台灣工銀投信5月股東會向股東報告,旗下1699債券基金因持有台新銀行第4次債券資產抵押信託證券(ABCP)10億元,受到雷曼兄弟倒閉影響,自去年12月已終止循環發行。
由於該基金是台灣工銀投信在民國95年合併盛華投信所併入的,台灣工銀投信依當初合併契約內容,必須承擔該檔ABCP損失,目前依市場機制估計未實現損失約2億4,500萬元。
台灣工銀投信認列虧損 淨值瞬間跌落
這筆損失,讓台灣工銀投信的部分股東相當懷疑,甚至質疑當初合併盛華投信的策略是否恰當?這些股東主張,按照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裁示,結構式商品損失應該由最大股東來承擔,不應由所有股東背負,因此在股東會上表示異議。但最後仍在最大股東動用表決權下,通過由台灣工銀投信認列虧損,還是由所有股東來承擔。
這個決議,讓資本額3億5,000萬元、目前管理13檔基金、資產規模達431億餘元的台灣工銀投信,每股淨值瞬間跌到只剩2.85元。
其實,投信公司淨值偏低的問題,早已存在多年。例如,實收資本額逾4億元的金鼎投信,去年底淨值只剩下寥寥9萬4,000餘元,換算每股淨值只有0.002元,幾乎貼近零該公司近年獲利不高,淨值最低時,民國96年只有5萬7,000元,長期處於低水位。
此外,富鼎投信去年底財報的淨值,也只剩1億餘元,每股淨值僅剩3.39元,同樣少得可憐。反觀投信界淨值一哥群益投信,到97年底每股淨值高達43.41元;一些老牌投信如元大、安泰、日盛、保誠等,每股淨值也在20元左右;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寶來投信,每股淨值也有12元。
各家投信財務體質可說有天壤之別,也直接影響各投信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
承擔風險能力降低 恐引發惡性循環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總經理吳復興就提醒,這類低淨值的投信公司,除了承擔風險的能力降低之外,他們依靠管理費支付營運所需,在無法新募基金或追加額度的情況下,管理資產的規模愈來愈小,管理費收入也跟著減少,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未來的經營當然會受影響。
針對低淨值投信愈來愈多的現象,負責投信投顧管理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第4組組長蔡麗玲表示,這些淨值過低的投信,主要是幾年前處理結構債,主管機關要求大股東必須承擔不良債券損失所造成,不是因為轉投資不當所造成淨值的減損。
而且每股淨值低於面額的公司不能募集新基金,會使業務發展受到影響,所以蔡麗玲相信,這樣對投信公司應該會有「壓力」。她指出,部分投信的母集團已訂出增資進度,只是必須說服專業法人股東增資,所以時程比較慢。
蔡麗玲說,現行《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也有強制移轉的機制,如果這些投信公司財務狀況有什麼風吹草動,有影響基金收益人權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就可直接指定其他投信公司代為管理承受,也就是把基金強制移轉出去。
沒出事,所有法規都看似完備。只是就算結構債、乃至雷曼債是投信公司的歷史共業,但在大部分投信公司都已打掉虧損,陸續完成減、增資後,回頭看看這些尚未增資的投信公司,把錢交給他們管理,你安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