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的調查數據顯示,外商直接在中國大陸投資,以行業別分來看,製造業占有61.9%,金額為11,287.6億元;而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的總件數為37251件,總金額為763.99億美元。
若再以產業別來看,還是偏重在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光學、金屬製造、塑膠等製造業為主。再根據台經院所做的兩岸貿易現況調查,2008年台灣為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及第五大進口來源地,可見台灣對大陸依存度居高不下。
我們再從中國大陸調整外商投資結構來看,在製造業部分,已經開始限制或禁止高耗能、高污染及資源性產業,轉向鼓勵高科技、設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進入,更針對貿易順差的問題,不再繼續實施單純鼓勵出口的導向政策。從上述調查數字顯示出,製造業面臨極大的轉型升級壓力。
急單挑戰因應之道
我們到內地輔導台商時發現,像廣東等勞力密集的地區,受到影響相當深,部分勞力密集或非技術性產業,都已經移轉鄰近省份或東南亞地區。當地台商企業面臨產業升級不及,使得產值增速下降的瓶頸。去年台灣製造業陷入一個詭譎多變的環境,國際原油上漲,讓企業營運成本增加,企業面臨虧本接單的現象,緊接著美國次級房貸的效應擴及全球,就連亞洲也遭受到波及。
面對環境丕變,製造業已經不能採取增加庫存與大量生產的模式,尤其是金融海嘯已經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營運。企業應思考當急單成為「正常單」的課題,再透過「因應顧客需求的精實生產方式」落實產業升級,盡可能降低庫存、縮短交期,以增加生產彈性與減少資金積壓。
創新引領卓越經營
「升級」強調效率量變,當企業升級到一定程度,則為轉型立下基礎;而轉型強調效能質變,當企業轉型到另一個業態後,則會在此不斷升級。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們因應這一波經濟危機,透過「經營績效整合管理」協助企業升級與轉型。協助企業升級與轉型的策略,是研發創新與服務創新,利用政府資源與法人能量協助企業創新,再利用創業群聚創造產品與服務創新。
當然,在此策略之前,需將內部經營模式顧好,啟動生產創新。企業可利用政府資源,從中建立新技術發展,找到新藍海,更可透過補助與輔導經費協助,一來降低投資成本、一來加速企業轉型升級,走在競爭者前端。
中國生產力中心同時也協助政府推動資源整合服務,除了引介小型企業創新研發推動管理計畫(SBIR)、協助服務業研究發展輔導計畫,也協助政府推動產業知識管理計畫。在升級具體的做法為,經由專業的顧問團經過運用經管手法,診斷企業的產、銷、人、發、財,從流程改造中設計績效關鍵指標題(KPI),達到價值化、創造出績效。在轉型的具體作法是,透過群聚輔導,促進產業上中下游垂直或同業與異業的水平整合,找出創新模式與轉型契機。
面對微利時代與高度競爭,中國生產力中心製造業卓越經營服務團將持續戮力於產業輔導、企業自我評量、最佳實務學習、知識創新、人才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訓練等各項經營管理事業,為提升台灣企業邁向卓越經營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