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有那麼一則故事,齊國國君原要賜予扁鵲神醫之名,但他卻說,他有個大哥叫扁鴻,醫術比他高明,更適合稱作神醫,自己祇能算是名醫。齊君就問他,那為何他哥哥沒沒無聞呢?扁鵲說,他大哥能夠預見某人會生什麼病,在對方還未發病前,就先治好對方。但多數人是在病入膏肓時才找扁鵲,扁鵲因能治好罹患重病的人,所以名聲高於扁鴻。
「辦公」不「辦事」 水保局官員是滅村幫凶
一個真正的神醫,能夠救人於發病之前,也不計較自己是否名顯於世。一個盡忠職守的公務人員,當然也須救人於重大災變發生前,而不是等災變發生後,再不斷的花納稅人血汗錢賑濟受災戶,並耗費國家的龐大資源進行重建。
(圖片提供/新新聞)
防災、救災與重建,是三個不同層次。每次發生重大災害,多數人都將焦點擺在救災與事後的重建上。因為民眾的死難與龐大的資產損失,以及事後大規模的重建,總能吸引社會大眾的目光,卻幾乎未見落實追究官僚怠忽職守的罪責;即使有少數人提及,事後也常不了了之。這次八八水災,希望馬政府不要再將主要的罪責推給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大水,必須追究官僚殺人的罪責,以平民怨。
依照過程來推演,若能在事前做到應有的告知與救援,不但能使小林村的村民提早遷離險境,減少悲劇的產生,還能大幅降低重建及補助經費,保存國家經建資源。然而,因為中央和縣市地方官僚,祇存著「辦公」,而非「辦事」的心態,既無危機意識,也沒有人溺己溺的精神,最後導致那麼多人枉死;這種顢頇的心態,令有識者一想起那些枉死之人,便深覺痛心疾首。
曾任農委會水保局長的南投縣副縣長陳志清,見事不平、不吐不快,投書媒體,直指:「小林村的滅村,如同官僚殺人」。陳志清所投書的媒體,無法全文刊出他的投書內容;但從陳志清的文中,可以看出,他對於如今的水保局陷於被動無能的「辦公心態」,感到無奈,甚至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