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水災釀成慘重災情,劉內閣遭批救災不力,引發內閣改組聲浪,然而馬政府始終沒有明確說明內閣改組幅度與人選,各界預測內閣改組幅度應該不大。在八八水災滿月,救災告一段落之際,行政院長劉兆玄突然宣布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將在本周四行政院院會上,帶領內閣成員總辭,引爆政壇大震撼。
因為水災問題而提出內閣總辭,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台灣智庫董事長、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對於劉內閣宣布總辭表示肯定。政大金融系教授、前立法委員李桐豪也認為,內閣總辭代表執政者對社會大眾的不滿負起責任,可以傳達出檢討過去與承諾未來的態度。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前立法委員劉進興指出,馬政府真正的問題是核心指揮系統出了問題,若祇是小幅改組,那真的會是一種自殺的行為,實在無法平息民怨,內閣總辭可以給人民一個期待和震撼的感覺,對年底選舉也有加分的效果。
消基會創辦人柴松林則指出,去年馬總統上任的時空背景與現在已經有很大的轉變,劉內閣剛成立時還沒有爆發金融風暴,也沒有八八水災,人民期待的是一個清廉乾淨、品德高尚的新內閣,這一點劉內閣是合格的。
然而,時空環境的轉變與整體情勢的變化,讓劉內閣暴露出經驗與能力上的不足,的確應該徹底改組,重新依現在執政現實的需要來建立新的執政團隊。但柴松林也為劉揆抱屈,行政院是最高行政部門,行政院長是最高行政首長,但是實際上很多的政策決策都不是由行政院長決定的,因此政策失敗的責任很難說全在劉兆玄的身上。然而,八八水災後創新低的民調數字,讓特別重視數字管理的馬英九感到岌岌可危,對年底縣市長選戰極為不利。國民黨內部各種派系勢力,又覬覦內閣改組後的各種可能性,不斷有人砲打中央、蠢蠢欲動。內閣不總辭,恐怕壓不下來執政團隊內外的紛亂。政壇人士分析,劉兆玄的總辭與後續操作,是劉送給馬最後一個大禮。
拋開學歷迷思 改變心態放低身段
在高層刻意誤導與許多閣員都不知情的狀況下,劉兆玄突然於周一宣布周四總辭,且繼任的正副閣揆人選立即出爐,防堵了各方人士反撲運作的可能性。八八水災的經驗,讓馬英九徹底瞭解中央與地方脫節的嚴重性,過去透過學術界組成技術官僚為主的執政團隊已經無效化,必須找深具地方經驗的人士來組閣,才能挽救目前跌到谷低的聲望。
李桐豪指出,新的內閣最重要的是要改變過去的心態。參與公共事務、延攬入閣都應該有戰戰兢兢、如坐針氈的心理準備,抱持著危機處裡的態度,戒慎恐懼、勇於任事、帶著鋼盔往前衝。但是,之前的閣員入閣的心態卻比較像是騎馬進京城,大搖大擺,自我感覺良好卻完全不知社會觀感,現在被罵到臭頭,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陳博志也認為,過去博士內閣有知識的傲慢,從不把別人的建議當一回事,每一次政策遭受批評,祇會認為是宣傳不夠,從未想要真正與意見相左者溝通,甚至還常常以不合學理的理由硬坳,非常惡劣。繼任的閣揆吳敦義似乎過去在待人處世的作風上更有爭議,陳博志很懷疑新內閣能夠改正過去的心態,願意傾聽反對黨的聲音,真正做好溝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