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看股市 折價清樓盤
若以雷曼兄弟聲請破產的事件算起,金融海嘯發生至今已經一年了。在這一年,對於企業或個人來說,「保守」幾乎成了一種「美德」。而華人首富李嘉誠在這一年的種種調整動作,則可說是把保守的美德發揮至極。
高齡八十二歲的李嘉誠,一生經歷無數大風大浪,但在過去一年面臨的劇烈挑戰,恐怕也是他前所未見。
穩健至上/無視央行注資謹慎看後市
去年金融海嘯,李嘉誠所掌控的香港九家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瞬間蒸發了新台幣一.六兆元,他的身家淨值幾乎腰斬。今年全球股市強勁反彈,李嘉誠個人淨值回升到新台幣七二六○億元,仍然穩坐華人首富的寶座,但是遍布全世界、橫跨幾乎所有行業的投資,每一項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逼迫著八十二歲的李嘉誠熬夜工作,進行前所未見的資產大調整。
今年,全世界的中央銀行都大開印刷機,拚命把充沛的資金灌入金融市場,市場資金浮濫,游資亂竄,以李嘉誠這樣的地位,幾乎只要開口就可以獲得無窮盡的銀行貸款,但是,華人首富卻出奇地保守。他在今年八月十三日,集團旗艦公司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公布半年報後,卻公開對香港記者表示:「世界經濟在二○○九年不會明顯復甦」,又提醒投資人買股票應該要謹慎,「尤其不要借錢炒股」。
人稱「李超人」的李嘉誠金口一開,亞洲股市就一路回檔,香港恆生指數從八月中的兩萬一千點,兩個禮拜內回落了五%。
李嘉誠的謹慎應該是表裡一致的,因為剛剛公布的半年報,績效只能算是差強人意。香港股票代碼○○○一的長江實業是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商,同時在中國大陸也以遍地開花的方式進行地產開發,長江實業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一一五.一七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有五%的增長,長實的股價從去年的高峰一五三港元,一度跌破六十港元,目前已經回升挑戰一百港元的關卡。
問題比較大的是老二和記黃埔(香港股票代碼○○一三),和黃的業務相對多元化,經營的項目包括全球許多國家最大的貨櫃碼頭、零售連鎖(屈臣氏)、電訊服務(Orange與3等兩大品牌),以及地產開發、酒店(海逸酒店)與基礎建設,和記黃埔也與長江實業聯名,一起進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開發。多角化經營的和記黃埔,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既深又廣,相對於一千五百億港元的營業額,稅後純益只有五十七億港元,純益率不到四%,與去年同期相比,純益下挫了三三%。
看清局勢/謹守價值投資的基本法則
關鍵是,集團龐大事業體真正的獲利來源,多半還是來自於股票反彈所產生的回沖效應。長江實業的獲利能夠維持,主要就是因為其作為控股旗艦的本質,例如所持有的和記黃埔,股價從去年的高點九十四.五元重挫到三十四元,最近已經回升到五十七元,距離低點上漲了六七%。長江實業持有和記黃埔四九.九七%股權,光是這份持股的市價,今年就回沖了五百億港元。相對地,轉投資持股價值較低的和記黃埔,就只能靠著本業苦哈哈地調整。
李嘉誠非常了解,集團企業最大的挑戰,在於獲利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太大,而來自本業的獲利卻不斷下挫。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放眼香港、台灣、甚至大陸的主要企業集團,不論是從事金融、地產、百貨、甚至科技製造業,都同時出現本業獲利不斷下跌,必須仰賴變動劇烈的金融操作來實現獲利的困境。
對於股市的判斷,成了企業經營勝敗的關鍵。因此當八月上旬恆生指數向上挑戰二萬一千點時,香港記者詢問李嘉誠對股票走勢的看法,李嘉誠出奇地謹慎,他說:「我不會說現在肯定不會買股票,但是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即台灣的本益比)高、股息回報率低,我就一定不買。」「如果有新股上市,市盈率不高而派息率高,集團旗下的基金就會買。」但是他特別補充:「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我會買,多年來我只買不賣,那是值得的投資。」...
《今周刊》66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30、40、50歲單身幸福學/一個人的富足理財
◎封面故事:通吃營建、電子的200億神祕家族/台灣石化第二豪門 台聚吳亦圭
◎焦點人物:冷靜看股市 折價清樓盤/華人首富 李嘉誠的風暴經營學
◎征服股海:半年報出爐 財務結構不佳企業急於調整體質/逢低可留意本業轉佳的減資股
◎封面故事:購屋安身 把握四原則聰明買房/好屋有家的溫暖更是富裕泉源
◎焦點新聞:新內閣註定沒有蜜月期/吳敦義能讓馬政府走出八八泥淖?
◎金融圈:進軍兩岸市場 多起購併案台下進行中/外資、陸資探路 小銀行奇貨可居
◎兩岸風雲:重慶豬肉、建築、運輸都被黑道把持/薄熙來經濟大掃黑 老闆競相外逃
◎高科技:鴻海併新力廠 啟動LCD TV釋單效應?陳瑞聰:明年大廠釋單依然保守!
◎美國商業周刊:在墨西哥灣發現新油源/不斷冒險的英國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