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養肥貓,華爾街出新招
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爆的金融海嘯,剛在九月十五日屆滿周年,最近報紙都在報導台、港、星三地連動債災民的際遇,也有報導美國股民盲目搶進這些倒閉公司股票的「盛況」,然而我最關心的是,投資人要提防華爾街的新把戲,因為類似的黑心產品仍然有推陳出新的跡象。
以連動債來說,香港的股民相對是幸運的,在港府鐵腕措施下,港民至少可拿回最初投資本金的六○%,新加坡平均賠償率也有二九%,台灣則是平均僅二○%;大概是港民的三分之一。
嚴格來說,香港把虧損的風險由銀行承擔,但台灣卻是讓民眾獨自承受,儘管後續有修法限制連動債的中文化及銷售模式,但虧的棺材本已無法扭轉事實。未來投資人對於不了解的金融產品,必須更加謹慎小心。
不過最近看到華爾街預計「重啟爐灶」,令人憂心忡忡。據外電報導,華爾街投資銀行又重起爐灶,開始尋找新的金雞母,這次他們把目標放在壽險上,計畫開發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預計為他們賺進大錢,不然華爾街肥貓的薪水由何而來?大筆分紅又是如何創造的?
保單貼現,投資賺死人錢
《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現在計畫大量買進所謂的「壽險貼現保單(Life Settlement)」,即是久病不癒者或老年人的保單,然後把這些保單予以證券化,再包裝成債券,賣給投資人。投資人等於替這些保單負擔保費,而保戶去世後的賠償金則歸投資人所有。
其實這種產品,過去幾年都有在美國及台灣銷售,銷售方式是「保單貼現」,話術則是強調「慈惠、互助」的精神。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看準很多壽險保單都是等我們死亡之後給付,但是對於生病的人或是貧困的人,其實是希望「生前」拿到錢可供花費,而非死後拿到錢,於是就有人做保單貼現,美其名是慈惠,但買到保單貼現的人卻是希望保戶「趕快死」,因為這樣的投資回報率「比較高」!
這種商品的投資概念是在於保戶死得愈早,投資人賺得愈多,但是保戶活得愈長,就代表投資人賺得愈少,甚至還會虧本。華爾街的野心不只如此,他們還要開發這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上市,也就是把這些保單證券化,甚至包裝成債權出售。
買空賣空,有泡沫化危機
據了解,有一些華爾街業者都已在籌畫之中,其中腳步最快的業者之一是瑞士信貸,已建立了從買進保單、包裝,到重新售出的一套金融裝配線。此外,高盛也設計出一個壽險貼現保單指數,供投資人進行交易。
聽說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以高價來收購這些保單,通常所開出的價碼是保險公司的四倍左右,對於想要出售保單的保戶而言,的確有其吸引力。外界對華爾街投資銀行此一新產品計畫的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是金融創新的展現,但是也有人認為以人的生命來換取利益是不道德的,如同美國保險資訊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魏斯巴特的說法,「這根本不是投資,而是以人的生命來賭博!」
華爾街的精英輩出,研究的衍生性金融產品每每讓大家著迷、瘋狂,就像之前的房貸產品,明明是房貸產品,包裝成債權,而且還有保險,讓大家瘋狂搶進,以至於出現骨牌型的倒閉風潮。在金融海嘯發生一周年,我要提醒大家「任何產品都有泡沫化的危機」!特別是一些買空賣空、把人命當成銷售業績的話術,更是不要輕言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