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來我家拍照的攝影大哥推薦我們一部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當他提到電影裏有著濃郁色彩的美術設計時,霎時眼睛彷彿裝了霓虹燈般,閃閃發光。
我很喜歡看影像飽和、劇情清新的電影。看電影確實能滿足生活中平凡的部分,像是膾炙人口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影片中的蒙馬特風景特別令人嚮往。記得兩年前想去蒙馬特的教堂,因出錯了地鐵口,結果竟發現電影裏旋轉木馬的場景,真是個大驚喜。順著坡道往上走,忽然瞥見電影裏的水果店,坐落於蒙馬特如迷宮層列的公寓群裏,如同打開了記憶盒子,電影中輕快、美好的劇情一擁而上,心情變得完全不一樣,看待風景的眼光也如同透過萬花筒般,綺麗美好。
天空好藍好藍,空氣清甜,蒙馬特的魅力就像童話詩篇,粉藕色配上嫩黃色,墨綠色配上豔紅色,鑄鐵彎曲著古典符號,熱情的法國男人站在二樓吹著口哨。
雖然在街上漫步,怎麼就像有著背景音樂,小提琴與鋼琴編織的輕快奏鳴,翩然地令人陶醉。
這就是電影所帶來的奇幻魅力。
而《心中的小星星》讓我第一次領略到印度中上階級的日常生活,讓我從電影走進了他們的生活文化中。
很難得接觸印度新電影。印度對我而言是個神祕、古老的國度,非常陌生。而電影的魅力之一,就是人們可以藉著它打破文化的藩籬。
因對生活文化的著迷,我看電影時除了看劇情,也喜歡看顏色、看道具。
主角伊翔家的顏色就很豐富。門是帶有浮雕的深咖啡色,靠近讀書桌的牆是粉灰綠色,客廳是豔紅色,沙發是米色的、復古的款式,椅把還留有英式的味道。抱枕搭配著紅、綠兩色,桌子則是古董木箱。孩子吃飯時墊著紅橘相間的編織餐墊,使用迪士尼的新奇水杯。早餐吃塗著奶油的烤麵包以及加滿蔬菜的蛋餅;女人的衣服是印度特有的紗麗,瑰麗的印花下穿著貼身的單色衣服,兩者都令人著迷。
而伊翔的房間那面靛藍色的大牆,則用粉筆繪滿了他的幻想:
誰說魚不會走路、太空船載著他遨遊宇宙、風箏在天空自由飛舞、小花狗的追逐、數字與符號都在跳舞……
即使在戶外,水果攤的水果、淋著糖汁的冰棒、藍領階級的膚色和白領階級的膚色、天空的顏色……在在透露著這個M型社會的差異性與價值觀。
充滿色彩的世界,總是讓人奇異地張大眼睛想好好瞧瞧。我們的色彩太貧乏,即使我念的是美術課程,直到高中畢業仍缺乏色彩的概念。粉紅色是白色加上紅色,除此之外就很難調出其他色。其實試著加上一點藍、一點黃,就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粉紅,讓粉紅產生不同的個性。
擅長使用色彩的人,應該都充滿了浪漫的感性想像,生活也比較有趣。我最害怕全身上下同一色彩元素的裝扮,例如紫色髮飾,搭配紫色眼妝,再穿紫色洋裝、紫色包包、紫色指甲油、紫色鞋子……整個人就像一棵茄子,如果換成綠色,那真的活脫脫變成一棵聖誕樹了。對於顏色過分偏執,反倒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欣賞色彩饗宴之餘,這部電影也帶給我許多啟發。世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在追逐成功,不管是自己追逐或教導孩子追逐。但追逐成功意味著,在一定的路線下循規蹈矩,確實抹煞了許多孩子的創意。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省思,就如同電影的副標題所言: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身為家長,應該好好對待自己孩子的優點長處才是。
米力的網站:http://blog.yam.com/mymil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