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則財經新聞占據了我的思緒,前者是媒體報導人稱「金融圈台灣之光」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待遇比照部長,月薪十八萬餘元,但他每天工作逾十二小時,這位國際上六A級的最優總裁,時薪不過六百元。
某名牌旗艦店在台開幕,鎮店之寶是一只要價五百七十萬元的黑色鱷魚皮鑲鑽包,彭總裁得工作九千五百個小時,才能買到這個包。
一個皮包的價格超過中南部透天厝,鑽石加鱷魚皮成本不到皮包價格的五分之一,它憑什麼賣那麼貴? 答案是,那個包名人有在拿,限量,排隊等三年也買不到,提著它就等於拿著一張「貴婦身分證」,轉賣還會增值。
「唉呀,早叫他不要浪費了,他還是不聽,非要送我當生日禮物…」,貴婦們提貴包,炫耀的除了財富、身分、老公的工作能力之外,還有自己「受寵」的程度……,儘管事實的真相如何,只有她自己知道。
經濟學上有個名稱叫做「韋伯倫效應」,炫耀財就叫做「韋伯倫商品」,消費者購買某產品的價格,非由產品本身決定,而是因環境和包裝而定,有時賣得愈貴,反而愈有人買。
名牌包的消費者,通常願意為了包包的logo,付出好幾倍的「符號價值」,說得好聽是對品牌的信賴感、欣賞精細手工、設計感或物件稀少等原因,但說穿了,就是購買標榜買這個商品的「社會效用」,就是「我買得起,你沒辦法」的優越感,定價低了,人家還不想買呢。
六百萬元,只能買一個鱷魚名包,這數字不但是彭總裁工作一萬小時所得的總和,也接近他一生的存款數字(不包括他自住的三十坪麗水街公寓),這位出身基層的央行總裁,掌管全中華民國超過九兆元外匯存底及匯率、利率調整生殺大權,是金融專家中的專家,理財方式卻只有銀行定存,最貴重的投資是送兩個兒子出國念書,而且不願意搬到百坪大的金華街總裁官邸去住。
百萬名包、千萬名車、上億豪宅,很多時候都只是「炫耀財」,而自己本身會發光的人,就不需要它們來增加自信心或優越感。
國際財經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彭總裁總是第一個知道,因為不管周休二日、中秋、春節,他時時關心市場動態,必要時還親自坐鎮央行外匯交易室,上次金融風暴,有學者這樣評論,「如果總裁不是他,新台幣有可能掉百分之二十五」,換句話說,是彭淮南守住你我四分之一的財富。
最近,預期亞洲升息壓力大,熱錢又湧入想炒匯,彭總裁第一時間祭出「彭三條」:「拒絕熱錢、必要時採取資本市場管制、熱錢不利於一國經濟與金融安定」,果然嚇走了國際炒手。
說句俏皮話,篤信一貫道的彭夫人的確也不需要鱷魚包,因為她老公已經「殺掉」夠多的「炒匯大鱷」了,她,不用再殺一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