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琪和麥特已在一起十年,曾互相贈送許多禮物:昂貴的瑞士手表、白金蒂芬妮手鐲,他們每年都仰賴對方,補充更多睡衣和領帶。當佩琪再次為選禮物而煩惱時,一項線上搜尋的結果,幫她解決了問題:她選擇為獅子山的兒童提供電腦訓練課程,做為送給麥特的禮物。
麥特是一名軟體公司的產品工程師,常抱怨沒有時間當志工。從他們在加州的家中,只須在電腦上按幾個按鍵,佩琪就以先生的名義,進行了捐款。
統計資料顯示,人們總是趕在年底前,累積捐款抵稅。然而愈來愈多的人以伴侶、親戚、同事,甚至客戶的名義捐獻,做為禮物。慈善機構精明的行銷手法,也將各種捐款與獨立的善行連結,讓禮物更個人化。十八美元(約新台幣六百元),能幫助厄瓜多爾的農夫買一罐蟲子;兩百五十美元(約新台幣八千元),能讓一個泰國家庭收到一頭水牛;四千美元(約新台幣十三萬元),能讓印度鄉下的學校收到財務補助。
對於三十六歲的佩琪來說,這表示她還有讓麥特驚喜的能力,也達成目的。對麥特而言,這樣的主意非常有創意,也和他的興趣相關。
但這些禮物也可能有風險。對佩琪的姐姐珍妮佛來說,如果這樣的禮物來自交往四個月的男友,意義完全不同。她會尊敬這樣的禮物,但內心深處,仍希望收到較浪漫的禮物,因為尊敬和浪漫畢竟不一樣,特別是一段感情剛萌芽的時候。專欄作家則建議,在考慮這些慈善禮物時,應有所警覺。
首先,以他人名義捐款時,對方的名字若出現在慈善機構的勸募名單上,也許反而造成壓力;這樣的行為也有高度的臆測性,必須確定自己的推測符合對方的興趣、希望和願望。雖具有風險,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以他人名義捐款,做為禮物。「過去幾年間,我們看到很大的改變。現在以他人名義捐款的人愈來愈多,」捐助機構主席魯歐托羅說。「國際小母牛」機構,提供牲畜給世界各地需要的家庭,預計今年感恩節到聖誕節的捐款金額會更高。為因應需求,美國樂施會也設立了專屬禮物捐款網站。慈善機構也提供個人化的卡片,解釋捐款的個別用途。甚至有慈善機構提供類似結婚禮物清單的服務,讓想送禮的親戚朋友,捐款到慈善機構,以代替結婚禮物。
不過,不預期的慈善禮物,也可能收到難堪的回應。許多年來,瑪姬‧強生的家人同意禮物金額不能超過三十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元),這樣的規定,讓大家享受尋找特價品的樂趣。當姐姐佩妮建議大家將禮物的錢收集起來做慈善捐款時,遭家人們很有禮貌地回絕了。而六十九歲的強生太太選擇以檸檬削皮器送給愛好烹飪的兒子,她很開心地表示,金額在預算之內。對她來說,為心愛的人尋找禮物是種樂趣,而慈善捐款則可以各自決定。
至於收到捐款禮物的麥特,不太可能以相同的禮物回應,這樣顯得太沒誠意。所以,他可能還是會送傳統式的禮物。回想起來,佩琪則希望這樣的禮物不會給先生帶來太多壓力。「我不希望他錦上添花,事實上,我還滿希望收到新睡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