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嬰幼兒的骨骼特性
新生兒的四肢外觀就像成人的雛形,但其骨質特性其實跟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主任劉士嘉即表示,小朋友四肢的長骨柔軟性大,彈性比成人好,因此較不容易脫臼,雖然骨骼較易因外力而骨折或變形,但也有較好之修正能力。
3特點‧3差異性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骨科主任暨骨科部主任林啓禎指出,嬰幼兒的骨骼系統雖然與成人的相同,都可分為顱骨、肢骨和軀幹股3大部分,但在血液循環系統、外骨膜和生長板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如此的差異性,導致孩子的骨骼潛力跟成人相比具有以下3大特點:(1)癒合力較強、較快、(2)矯正、變形力較強、(3)重塑潛力較強。
差異1‧血液循環不一樣
骨骼的血液循環會因生長板軟骨的成熟過程而有所不同,隨著每個成長階段的不同,身體系統也會隨之發生轉變、演化,從中可能衍生身體上的弱點,導致該年齡層特有疾病的發生。
差異2‧外骨膜厚薄不一樣
幼兒骨骼的另一特徵是外骨膜肥厚,它是骨幹變寬變粗的泉源,也是幼兒骨骼重塑潛力很好的緣故。年紀越小,骨膜越厚;隨著年齡的增長,外骨膜會逐漸變薄,重塑潛力也會逐漸失去。
差異3‧生長板的差別
在骨端與骨幹連接處有一特殊的軟骨稱為生長板,在成長過程中,骨化中心的範圍會逐漸擴大,生長板的範圍則逐漸萎縮,最後終至完全消失,此時代表生長潛力完全消失,骨骼已經成熟定型。
資訊站》骨骼到幾歲會定型呢?
林啓禎醫師表示,兒童的骨骼在出生後便會不斷地成長,其成長的快慢與類型,受到個人營養、內分泌、荷爾蒙、外傷、疾病侵襲與生活習性等因素所影響,有個人獨特的表現及演化,使得每個人的生長曲線皆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女性通常成長到平均14歲即會停止,男性則平均到16歲,但是視骨骼年齡與性癥出現仍有很大的差異性。
Part2‧常見的骨骼發育問題
骨骼宛如一座建築物的鋼筋支架,支撐著人類的身體進行活動,為了讓寶寶從小就能擁有良好的骨骼,家長可千萬別忽視寶寶骨骼發育上的問題囉!以下即綜合兩位受訪者意見,將寶寶常見的骨骼問題列於下:
骨骼問題1‧生理性O型腿、X型腿
新生兒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因受到出生前在母體裡的捲曲姿勢所影響,所以新生兒多半呈O型腿,到2歲左右,肢體會自動矯正,便相反地產生了X型腿,超過了4歲又開始會自動矯正回來,到了6、7歲已逐漸接近正常!這種腿型的變化,就好像時鐘的鐘擺一樣,稱為「鐘擺現象」,屬於正常的生理變異現象。絕大部分的幼兒(約90~95%)到最晚10歲左右即可完全復原,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資訊站》醫師叮嚀注意O、X型腿也有病理性
少數的O型腿、X型腿是因疾病而引起,若有下列情形時更要當心,最好帶寶寶至醫院小兒骨科檢查。
‧腿彎的情況與肢體鐘擺現象發生的年紀不符。如1歲便已經是X型腿,或2歲以後仍然是O型腿等。
‧腿彎的特別厲害。
‧只有單側彎曲,或兩腿彎曲程度、方向不一樣。
骨骼問題2‧成長痛(growing pain)
成長痛在幼稚園就可能出現,多半發生在2~16歲的兒童期,其程度、頻率與持續的時間可能因人而異,大多是陣發性、且除了主觀疼痛外,外觀沒有任何其他異狀,對身體不造成功能性影響。歸咎發生原因可能是身體無法負荷白天的活動,累積到晚上而爆發。
資訊站》成長痛5特徵
成長痛基本上包括以下特徵:
(1)偏向下午或晚上才發作。
(2)兩側肢體都會發生,且較常發作在下肢。
(3)發作時疼痛難耐,但平均不超過2小時,旋即又恢復正常。
(4)沒有發燒或局部紅腫熱痛現象。
(5)發作頻率不固定,但推測與較長時間或份量較重的遊戲有關。
骨骼問題3‧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從外觀上其實不太容易發現,但在台灣罹患此種症狀的幼兒比例相當高,發生率約2%,因此當發現寶寶腳部活動異常時,家長最好帶寶寶去看骨科,千萬別輕忽囉!健保對幼兒健康檢查項目中,出生一個月新生兒的骨骼檢查中,即包括髖關節發育的檢視,只要1歲以內發現大多可以不必開刀治療,足見其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資訊站》Check!寶寶髖關節是否正常?
家長可透過以下方式檢視孩子是否有異常:
Check 1‧大腿內側皮膚皺折是否對稱
幫嬰幼兒換尿布時,觀察寶寶大腿內側的皮膚皺折是否對稱,脫臼的大腿伸展起來會有困難,兩側的皮膚也會呈不對稱的現象。
Check 2‧臀部兩側大小是否一樣
Check 3‧膝蓋的高度是否有差異
家長將兩手扶在寶寶膝蓋上,慢慢、輕輕的往上推,推到髖關節的部位,膝蓋彎曲的角度約為90度,接著觀察膝蓋是否等高,若不等高,家長就要注意了!
Check 4‧髖關節打開角度是否一樣
在上述姿勢下,把寶寶髖關節向外展開,觀察兩邊髖關節打開的角度是否一樣(脫落一側的腿無法開的很開)。
骨骼問題4‧內外八字腿
走路時腳尖朝內為內八字,過度朝外為外八字。實際上,剛學會走路的小朋友普遍有外八傾向,這是因為外八字的站姿可使支撐體重的面積較廣,重心較穩也較不易疲勞,使得小朋友容易維持平衡。這種情形多半在1歲半後可望恢復正常,但未能在18個月前及時恢復的外八字,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問題所導致。
內八字則有可能是結構性或病理性的內旋所造成。較常發生在2~5歲間。對於內八字的兒童,家長應避免讓其呈W型跪坐的姿勢,以免內八問題越來越嚴重!應改以盤坐,或是腳放在身體前面、坐在小椅子上的姿勢。
資訊站》發現孩子骨骼異常3指標
如何早期發現寶寶是否有骨骼異常的問題,以期讓他及早接受矯正、治療,是每位照顧者都必須知道的功課,林啓禎醫師表示,家長可從下列3指標觀察。
指標1‧肢體的外型對稱性
父母可留意觀察嬰幼兒是否兩側不對稱,兒童的骨骼問題有一些是很容易從外表就可看得出來的,但並非所有外型不對稱都一定就代表骨骼關節系統出問題。
指標2‧關節的活動度
例如,在幫孩子換尿布時,可以檢查其兩側髖關節是否皆能充分向外展開。
指標3‧肢體的活動力與反射動作
孩子肢體的活動力與反射動作是否符合發育里程碑,若其快慢落在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