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兒的事令我很心煩。上班時最害怕接到老師的電話:「夏安的媽媽嗎?她身體不太舒服,可不可以請你來學校帶孩子回去休息?」有時孩子可能因為腸胃脹氣、睡眠不足或情緒問題不想上課,但要如何面對孩子的生理與心理問題,我卻毫無經驗。回想過去,自己是不是也曾這樣給母親添麻煩呢?於是想跟自己的母親聊一聊,聽聽她的意見,便打電話問母親:「該怎麼對待接近青春期的安安?」
母親先糗了我一頓,因她知道我很忙,總是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拔河,常忽略孩子的教養。隔著電話,母親拉開洪亮的嗓音開始傳授,也讓我憶起孩提時的母親形象……
發燒:以前我們兄妹發燒,若突然想吃鎮上賣的食物,即使時間再晚,母親也會請父親去買。母親認為,孩子生病時多半食慾不振,一定得滿足我們飲食的需求,就擔心我們營養不夠。
燙制服:母親建議我,偶爾替孩子漂白制服,當然曬乾後也順便熨燙,孩子的制服亮麗如新,精神就好。
陪讀:以前做功課或練鋼琴,母親一定坐在旁邊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泰半是做手工。我們若沒寫完功課、沒練完琴,絕對不敢從椅子上下來,因為不時會瞄到母親嚴厲的神情。對於孩子該負的責任、該做的功課,她一點也不可能打折扣,對此我們都了然於心,所以自然安分。
早起:我對於這點很佩服。母親總是一大清早起床熬稀飯,張羅早餐,她認為起得比子女早是應該的。她知道平時都是婆婆在打點孩子起床,因此特別提醒我,不要忘記父母本分所在。
洗鞋:周末時,幫孩子把球鞋洗乾淨。母親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運動量大,鞋子一定很髒,如不每周洗,鞋子很快就爛了。她也認為孩子穿乾淨鞋子比較有禮貌。
聽完這些要點,我自覺離母親的形象甚遠,開玩笑地跟母親說:「你以前是家庭主婦比較閒,我哪有那麼多時間?」但心裏卻明白,即使過了三十年、四十年……母親這一些小小的、細微的事情,仍影響著我的生活。
愛的力量,是很強的意念。
中學的時候,不喜歡蒸便當的味道,也不喜歡吃學校福利社賣的便當,母親於是每天做新鮮的便當,騎兩公里的腳踏車,為我送到學校。無論大熱天、下雨天,母親都氣喘吁吁地為我送飯,每次接過母親的便當,我都覺得有點心疼。
青春期最叛逆的時期,母親的用心照顧讓我理解,她永遠陪伴著我、關心著我。所以,記憶中的青春期,除了令人臉紅心跳的健康教育生理課程、臉上的青春痘外,還來不及知道什麼是「叛逆」,「咻」地一聲就長大了。
也許每個時代背景都會造就出不同的母親形象,上一代的母親傾全力地付出,毫不保留。她們可以節儉、可以忍耐、可以堅持、可以以身作則。
而當時的母親造就了現在的我,好好地生活、好好地貢獻所長,說真的,我得好好地聽媽媽的話,多付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才好。
米力的網站:http://blog.yam.com/mymil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