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九月號雜誌「新十年作家群像」專輯裡,邀請了資深的文化線記者陳宛茜撰寫一篇討論新世代作家現象的文章。
宛茜對文學應有的品味非常執著,思想與下筆也向來銳利。我們邀請她寫這稿子,她聽完整個企劃內容後,坦白地說:「我怕我想寫的,你們不敢登。」唉,宛茜實在不知道啊,我們這些傢伙就是激不得。
文章很快來了,我和編輯一讀完,毫無疑義地立刻決定全文照登。
「但是應該會被罵吧?」主編順聰補這麼一句。
「嗯……」我考慮了半秒,「我想也是。」
果然,這篇〈新世代面目模糊?〉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貼討論,特別是文內直言批判某些創作者參與文學獎的小資心態和機巧算計,引起PTT文學獎版、文學網站和部落格的鄉民、網友激烈筆戰。認為宛茜寫的頗有見地,又具文學史觀的讀者不在少數,但年輕作家的粉絲們各為其主出聲捍衛,或正熱中於寫作這一行的新人,覺得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也所在多有。
一位被牽涉其中的小說家在我的辦公室裡為難地說:「宛茜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啊,不過被人家罵了,很少人會開心吧。喂,你自己不也是從文學獎出身的嗎?」
「嗯……」我考慮了半秒,「我想也是。」
身為文學雜誌編輯,我永遠樂於刊出這樣具有影響力與批判性的文章。不幸的是,我也常常被世代論者歸類為「從文學獎出身」的作家,當然是活該被罵的這群人之一……但是等等,我回過神來,我憑什麼算是「從文學獎出身」的作家啊!這不是往我自己臉上貼金嗎?
三大報文學獎我一個也沒得過。寫也認真寫了,投也認真投了,(每次都還特別花錢寄限時雙掛號)卻連入圍決審一次的資格都沒有。
而且我也沒得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這才真是傷透我的心了,最接近得獎的一次是二○○二年入圍了短篇小說決審的第二輪投票,但僅僅只有李昂老師投我一票,然後就完蛋了,並沒有其他賢達人士說我的好話。
「沒得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就像跳過很酷的青春期,直接長大一般的遺憾。」這完全是我個人的感受。
今年我參與決審會議的籌辦工作,在現場聽著李昂老師、東年老師、廖咸浩老師、楊照老師、蔡素芬老師熱烈而一度氣氛緊繃的激辯,我深深覺得儘管文學獎這回事未來仍會充滿爭議,但是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自小心儀的作家全心全力地為它爭執辯護,甚至不惜動怒,再怎麼說都會打從心底感到很幸福吧。
非常恭喜第23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各位得主。不過,得獎跟成為作家終究是兩碼子事,所以有意投身此行的朋友,領完獎座之後,就請繼續寫下一篇小說吧。
◎作者簡介
王聰威
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一九七二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金鼎獎入圍、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著有《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