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CEPA六年之後,香港經濟最好,人民卻最窮。只簽ECFA,其實是替上萬家為了要顧國內市場所以還留在台灣的中小企業除出走大陸的障礙;只簽ECFA,台灣將爆發企業出走潮。
「北上打工」成為今天許多香港人的寫照。跨海打工,哪天會不會也變成台灣人的命運?
台灣將進入國際談判的熱季。
MOU、ECFA之外,還有十一月中在新加坡舉行的APEC會議,及十二月的哥本哈根會議。
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內容涵蓋關稅減免、放寬投資、經濟合作、兩岸經貿制度化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
但是,被寄予無限希望的ECFA簽訂之後,台灣眼前的經濟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嗎?台灣的經貿政策,除了ECFA,就沒有其他更寬闊的思惟了嗎?
根據政府的說法,簽訂ECFA之後,台灣GDP預估會增加一.七%,增加約三十四萬個就業機會,但也有八萬多人會失業,一加一減還是會淨增加二十五、六萬個就業機會。但反對陣營另外提出評估數據,質疑失業的人數不是八萬,是十二萬。
「現有模型都是用靜態貿易量來推估,根本不能算到動態貿易,以及更重要的投資移轉造成的影響,」專門研究自由貿易,台經院副研究員趙文衡指出。
也就是說,「投資移轉」對台灣殺傷力更大。
趙文衡認為,與大陸簽訂ECFA,大企業也許不會,但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很有可能會爆發出走潮。
中小企業出走潮恐來臨
原因是,許多中小企業內外銷營收的比例是五五波,為避免因為關稅及其它限制而失去台灣的內銷市場,這些企業到目前為止都不敢移到大陸。ECFA一簽,大陸產品可以「免稅」回銷台灣,又免去與東協產品競爭的關稅劣勢,這些企業更將大量西進。
機械業就是顯例。
台灣機械設備業內銷佔總營收四成五,外銷佔五成五,其中大陸市場佔三成一,東協佔一成六。現在,台灣機械產品出口這兩個地區都要課關稅。
明年起,東協中國互銷零關稅。兩岸不簽ECFA,台灣機械產品銷兩個地區都要課關稅。但兩岸簽了ECFA,台灣廠商「勢必」移到大陸,否則,必須承受成本劣勢,在台灣市場被大陸廠商、及西進的台商低價競爭;而且,外銷東協市場還得被課稅。
可見,ECFA簽訂後,出走大陸像是台灣機械業廠商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高雄縣燕巢鄉昇燕精密總經理潘建芳就警告,ECFA簽訂後,台灣模具、機械業將會被「連根拔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