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是怎麼傳染的?
台灣病人正確回答的比例低於亞太平均數。
你知道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嗎?」
如果你認為B型肝炎是因為吃了不乾淨食物或是身體虛弱而得病,那可是大錯特錯。B肝病毒不會透過空氣、食物、水、哺餵母乳、接吻、咳嗽、共用餐具傳播,更不會因為日常生活工作的接觸而感染。
慢性B肝主要傳播途徑是嬰兒出生時從母體感染以及不安全的性行為。感染B肝病毒的嬰兒早期無症狀,但有九成會轉成慢性感染;而有40%沒有接種B肝疫苗的人會透過性接觸從性伴侶那兒感染到B型肝炎。
其他傳播途徑還包括兒童之間因為受感染血液接觸皮膚破皮或黏膜傳播,不安全的注射或輸血,以及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刮鬍刀、牙刷等。
10月底公布的亞太地區慢性B型肝炎患者調查顯示,約九成病人對慢性B型肝炎只有「很少或不多」的認識,有近半數誤以為「吃到受感染的食物」會得B型肝炎,38%的病人不知道自己從什麼途徑感染B型肝炎。
針對台灣、中國、韓國、香港、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10個地區共1500位正在接受治療的B型肝炎病人做的此項調查發現,對於B型肝炎傳染途徑,台灣病人大多數知道輸血可能會感染B肝病毒,但對B肝病毒主要傳播途徑,台灣病人正確回答的比例低於亞太地區整體平均數。(見102頁表「台灣慢性B型肝炎病患對疾病缺乏認識」)
對於台灣有近300萬B型肝炎病人,卻不知正確傳播途徑,有研究指出,很大一部份在於過去宣導「公筷母匙」防肝炎太成功,卻沒有強調經口傳染的是A型與E型肝炎,使得民眾誤認所有肝炎都是「病從口入」。台北榮總腸胃科主治醫師朱啟仁認為「民眾教育仍要加強,尤其是應該多利用電視、廣播破除這個盲點。」
根治B型肝炎,可能嗎?
並且,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病人對B型肝炎治療有錯誤期待。
有8個地區、包括台灣的病人自訂治療首要目標是「完全康復」(事實上,目前的B型肝炎治療主要是抑制病毒、預防肝臟發炎、結疤或惡化,罕見、不到2%病人可以完全清除病毒)。只有泰國的B肝病人目標是「預防肝癌」,新加坡的病人目標為「控制慢性B型肝炎」。
「這項調查結果令人失望,」參與研究的亞洲肝炎會創會主席、香港醫師梁慧儀直言,亞太各國的醫護人員、公共衛生官員對於B型肝炎的民眾教育仍須再加把勁。
回到台灣,朱啟仁指導的陽明大學研究生也發現,「台灣病人治療青春痘的意願比治療B型肝炎還要高」,因為青春痘看得見,會影響社交,就算症狀輕微病人也會趕緊處理;而B型肝炎看不見,加上有的醫師至今不知道B肝有藥可醫,還在開保×丸給病人服用,使得「台灣有那麼多B肝病人,但健保給付B肝及C肝治療試辦計劃的12億元卻用不完,」朱醫師嘆道。
著急有太多肝炎病人因為輕忽疾病延宕治療,醫療院所與民間團體雖積極衛教,但調查結果顯示依舊不足。如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基金會持續辦理肝病篩檢與肝病防治講座;榮總與關渡醫院經常到社區、或者民間團體辦理講座,幫助民眾認識肝炎。對診斷出B型肝炎的病人,一開始治療就衛教至少需治療一年才能達到療效,不要隨便自行停藥。
目前B型肝炎治療有免疫調節藥物和抗病毒藥物兩大類。免疫調節藥物是注射干擾素(Interferon),抗病毒藥物則包括口服干安能(Lamivudine)、干適能(Adefovir)、貝樂克(Entecavir)、喜必福(Telbivudine)4種,雖然無法根除病毒(還是帶原),但已證實可以有效抑制病毒複製,改善肝臟發炎。病人若能接受完整治療,有30~40%不再發作,將來變成肝硬化和肝癌機率和正常人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