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打垮了歐美經濟,卻讓中國產生了很好的發展機會。」這是最早提出金磚四國論調的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11月初在北京一場演講時所說的話。
中國消費力倍數成長,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這句話一點不為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掀起的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一向以外銷為導向的中國,面對訂單大舉縮減下,轉向擴大內需市場,這項舉措確實讓全球產業有了新的出口,挺住原本快速下滑的經濟成長率。
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吉姆.奧尼爾認為,中國很快要超過日本成為第2大經濟體,2010年是個相當關鍵的時刻,且預估在2027年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1大經濟體,屆時全球消費額高達21兆美元,中國內部消費將占9~10兆美元,這樣龐大的商機,台廠將扮演的角色為何?轉化為在資本市場又該如何解讀?
事實上,台灣廠商赴大陸投資大致分為3個階段,1987年以傳統產業為主,包括統一、頂新集團、寶成以及小家電廠商燦坤等,上述廠商較早進入布局,產品大多已為中國消費者熟悉,並擁有較高的市占率。以統一為例,旗下負責中國事業群在香港掛牌的統一中控,2009年前9月累計獲利高達9453萬美元,較2008年同期4866萬美元增長高達9成,顯然與吉姆.奧尼爾論述相當吻合。
到了1995年,第2波傳統產業包括水泥、紡織與製鞋業等,加上較不具高技術門檻的科技業零組件廠商也紛紛進駐中國設廠,當時台廠大舉遷廠主要是看上中國廉價的土地與勞力成本,進行外銷戰時才能具有競爭力,多數仍以生產型產業為主。
一直至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造成電子科技業受到衝擊,台灣IT產業紛將低階與成熟產品大舉遷往中國,且由過去單一轉為集結上下游產業供應鏈進行投資,以求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全球競爭力,而此波仍以外銷出口為主要目的。
消費力倍數成長
寶來證券副總經理王世鑫表示,上述台廠前往大陸投資設廠,在資本市場被歸類為中概股以及中國收成股,因取得成本優勢,確實具有較高競爭優勢,財報表現往往牽動股價漲跌。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人民平均年所得也逐年提高的情形下,這些以外銷為導向的台廠,過去的成本優勢也開始呈現逐年下滑的情形,毛利因此受到壓抑,這也是近來所謂中概股或中國收成股沒有過去幾年股性來得活蹦亂跳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隱憂,台廠也意識到危機而坐困愁城之際,2008年的一場金融風暴卻有了改觀的轉機,中國政府也開始認為,不能再依靠出口促進自身經濟發展,未來必須依靠內需來拉動,在一連串的擴大內需政策推動下,中國政府發現內需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友達執行長陳來助日前法說時就表示,原本預估2009年全球LCD TV需求量高達1.25億台,目前上修達1.29億台,主要就是中國十一長假效益的推升…
※理財周刊48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吉姆.奧尼爾:「2027年,中國將成世界第1大經濟體」
◎封面故事:2010台股大預測
◎新聞熱線:張汝京黯然下台!晶圓代工教父張忠謀贏了
◎新聞熱線:SOGO周年慶2天賺10億──歹年冬,消費者搶便宜
◎人物專訪:做衛生棉生意,讓日本人也折服的台灣男人──戴榮吉
◎投資報告:寰宇財經>>TDR漲不停 掌握3大投資機會
◎特別企畫:夕陽紡織產業 萊蕪再創春天
◎基金學堂:彈升啟動 中國有如猛虎出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