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隔海觀戰,或是如金管會所說,兩岸金融MOU(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就如同球賽基本入場券,進入球場「在包廂以較佳位置觀賞球賽」,都不及成為球場上的一級戰將所帶來的收益來得實際。想當然耳,台灣金融業者到大陸去,絕對不會只想進了市場,卻眼巴巴看著其他業者食大餅,賺大錢。
MOU簽訂後,兩岸金融門大開。
服務網點少 障礙之一
台資金融機構到大陸的先機已失,但先創資本財務顧問公司張漢明認為,「愈晚去愈沒有優勢,但還是要去。」他表示,MOU簽訂之後,台灣的票券與保險業者的優勢,將優於證券與銀行。對於證券業者來說,到大陸成立分公司,可以慢慢培養市場;而銀行短期內預期只有台商生意可以做。大陸資深分析師唐其民也認為,台灣的銀行業者到大陸,估計還是會從台商密集的地區開始,這樣能保證其台灣客戶的服務。
即使未來ECFA的簽訂可以為台資銀行爭取在大陸的人民幣業務,但攸關市場發展的關鍵在於網點與信心。多年來市場份額有高達51%是由中、農、工、建、交5大商業銀行占有主導地位,所占有的市場利潤,以2008年銀監會年報資料來看,高達60%。這幾年大陸金融市場的轉變,讓這些商業銀行變成一隻巨象,而這幾隻巨象還會跳舞。
反觀目前已經在大陸設點的151家外資法人銀行及附屬機構、117家外國銀行分行,這幾年的積極布局,也只不過占據2%的市場份額,以2008年大陸銀行業總稅後利潤5833.6億人民幣計算,外資銀行只有2.04%,達119億人民幣。
唐其民表示,外資銀行在大陸布的網點數將是台灣業者的一大障礙,以港資銀行為例,除了匯豐銀行與渣打銀行具有國際知名度,所以拓展速度較快之外,港資銀行這幾年到大陸布局,也只有東亞銀行做得比較有聲有色,「東亞銀行在國內網點多,重要原因在於起步早,現在看也就東亞銀行了,其他的都不行,港資銀行是伴隨著大陸開放同步發展的。」
設點的問題就是一大障礙,台資銀行起初最多2、3個點,去了之後還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培養在當地的信用,因此張漢明建議,「剛開始不需要寄望太多,布局的回饋還是要放在5年、10年之後。」
信賴感不足 障礙之二
網點雖然是台資銀行的弱勢,但在未來發展中間業務方面,大陸金融主管機關的官員卻是看好台資銀行的優勢。目前,西方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一般超過50%,而大陸的大銀行中間業務占比仍不足20%,不少中小銀行甚至在10%以下。
2009上半年,大陸信貸規模擴大,但息差收入反降,不啻於給大陸的商業銀行敲響警鐘,同時也為其推動中間業務發展提供了契機,紛紛看中這一塊業務的發展。台資銀行不論在人才或服務方面,都具有相當的經驗,然而「信心」卻將是業者未來亟待用心經營的關鍵。
唐其民指出,「這兩年因為理財問題,外資銀行在內地的形象已經大不如前了,新的銀行進來肯定是很困難的,主要問題是台資銀行在內地的知名度很低。」張漢明以富邦以及辦事處升格為分行的銀行做比較,他表示,富邦進入廈門商業銀行等於是「當地的銀行」,不論是法令的優惠,或是人民對其信心,所受到的干擾都會比較小。看來,拿了入場券的台資銀行「資優生」,咬得到這塊市場大餅,但卻可能咬不動……
※理財周刊482期更多精采文章:
◎解碼房市:MOU與ECFA簽訂後,房價更貴!你要不要買?
◎封面故事:黃金還有1倍上漲空間?
◎新聞放大鏡:MOU首部曲:兩岸金融門大開,但現階段效益等於零
◎封面故事:各式黃金商品 哪個和你最速配?
◎產業追蹤:郭台銘和許文龍握手 李焜耀笑不出來
◎股海特蒐:晶圓代工、面板稱霸全球 IC設計大受惠
◎CEO專訪:將博士論文付諸實踐──蒙恬蔡義泰讓筆不只是筆
◎理財頻道:基金學堂> 要讓客戶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