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教出勇敢女孩、貼心男孩

摘錄整理/施娟娟    

男孩女孩有先天上的差異,但Lawrence J. Cohen認為後天的教養、文化和教育可以放大或縮小這些天生的差異,而我們的社會傾向放大這些差異,導致男孩不懂得表達情緒,女孩則缺乏力量。作者提供的遊戲式教養方式則希望幫助男孩學習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讓女孩更勇敢。





男孩女孩的根與翅膀被損壞了……





親職工作一直來都被描述成是賦予孩子根基和翅膀的歷程。在遊戲式教養的用詞中,加滿孩子的杯子是一個象徵,隱喻為植物澆水讓根可以扎深,或是餵養小鳥讓牠的翅膀可以翱翔。每個孩子都需要有加滿的杯子;每個孩子都需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男孩和女孩被以不同的方式來對待,損壞了他們的根與翅膀。遊戲式教養的目標是改正一些這種錯誤。因為女孩的自由探索易受抑制,她們需要幫忙才能伸展翅膀,探索這個廣闊的世界,發現她們的力量之屋。因為男孩常得孤伶伶地面對自己的感覺,而且喪失了許多擁抱和照顧帶來的舒適,他們需要額外的幫忙才能向下扎根。

之前在第3章提過愛之槍的遊戲能幫助男孩在人與人的層面連結(編按:本文中的連結(connect or connection)一詞指的是(建立)情感上的連結、連繫,而人與人之間據此發展出親密關係),不必陷入一成不變的開槍和殺戮劇本當中。雖然我跟男孩、女孩都玩過愛之槍的不同版本,但我更常和男孩玩這個遊戲,因為男孩需要更多鼓勵來連結。基於同樣的理由,我雖然會在和男孩角力時鼓勵他們的自信,但我會確保我對女孩的力量與自信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有趣實驗:人們依照性別來對待嬰兒





我在研究所時印象最深刻的學習之一是一系列我稱為桌面上實驗的研究,目的在瞭解人們依照性別來對待嬰兒的不同方式。每一個人所看到的嬰兒都是同一個,但一半的人被告知他是男嬰,一半被告知是女嬰。這樣一來研究者就可以知道他們回應的方式並不是因為男嬰與女嬰的微妙差異。其中一個研究讓只穿著尿布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和受試對象在同一個房間裡。另一個實驗,受試者會聽到隔壁傳來事先錄好的嬰兒哭聲。研究者偷偷地觀察受試對象對嬰兒的反應,

測量他們讓嬰兒探索的程度、當嬰兒「醒來」時多快去抱他,和他們互動的多寡。

當大人認為嬰兒是女孩時會較快去抱他,也會和他有比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認為嬰兒是男生,會等比較久才去安撫,但會鼓勵男嬰做比較多的探索和運動。換句話說,只有對女孩提供支持的根基;只有男孩才被允許伸展翅膀。根本不受真正性別的影響。約翰及珊卓拉‧康得利(John and Sandra Condry)讓成人看一個九個月的嬰兒對不同玩具的反應。大家看的是同一捲錄影帶,但有些被告知嬰兒是男生,有些則是女生。受試者評定嬰兒的情緒及等級。當嬰兒看到盒蓋打開後玩偶跳出的玩具時大哭了,被告知是男嬰的受試者認為那是生氣,被告知是是女嬰的受試者則認為那是恐懼。難怪在孩子長大時,男生會容易被處罰,而女孩會容易被過度保護。

對男女的不同對待與限制





這些研究說明了男女從出生開始就受到不同的對待。他們不僅是受到不同的對待而已,他們也受到了限制,無法發揮全部的潛能。女孩得到安慰,但不被鼓勵冒險或探索;她們需要遊戲式教養來培養力量和信心。男孩可以探索,被鼓勵勇敢,但卻在害怕、寂寞或難過時必須自處。事實上等到長大後,他們不只被放下自處而已,還會因為表達情緒而受到處罰。男孩需要的遊戲式教養則要特別注重連結和感受。

當我對成人團體演講時,我常會問他們,男孩子令你困擾、不知所措或是激怒你的地方在哪裡?我得到的回答都是:「他們不講話。」「他們很封閉。」「他們從不分享他們的感受。」解決之道很簡單:連結、連結、連結。用遊戲的方式。而女孩的也一樣簡單:培力(編按:培養力量)。

邁拉及大衛‧沙德勒(Myra and David Sadker)寫了一本影響深遠的書《平等的缺口》(Failing at Fairness),談到學校如何提供給女孩較少的資源。高一的老師在女孩去問問題時直接給她答案,而當男孩去問同一位老師時,老師則要他再想想答案是什麼。沙德勒認為學校欺騙了女孩,讓她們以為自己在數學上可以和男孩發展得一樣好。我同意,但我認為他們錯過了另一半的故事。女孩得到的是溫暖但無法展翅,男孩獲得高期待但是必須自己解決問題、缺少感情的支持。老師應該要說的是,「讓我們一起解決問題吧。」

天生的性別差異並不大





持平而言,男孩和女孩遊戲的方式真的很不一樣。男孩偏向運動,女孩扮家家酒。我不斷聽到父母告訴我:你給女孩一輛消防車,她會把它包在毯子裡、哄它睡覺。給男孩任何東西,他就把它變成武器。就像任何性別差異,這些差異都是一般性的。男人一般來說比女人高,但我們都看過矮的男人和高的女人。有些男孩喜歡扮家家酒而不是比力氣。女孩也是。

男女孩不同的遊戲方式,有人認為這表示他們天生不同,有人堅持這是學習得來的。這些都對。多年的性別研究可以歸納成一句話:天生的性別差異確實存在,但並不大。教養、文化和教育可以縮小或放大這些天生的差異。而我們的社會則傾向於放大。





女孩的力量受到輕視 男孩不被鼓勵親密





親密和自信應該是每一位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女孩的力量受到輕視,她們被鼓勵要「乖巧」、要「對別人好」,重視關係勝於成就。如果她們不符合期待,則會被冠上一些稱號,暗示她們不是正常的女性:惡女、男人婆、強勢、歹客(指同性戀者)。同樣的,男孩不被鼓勵親密,取而代之的是過度強調競爭性、魄力、成就和實力。只要看看男孩能與別人連結時被形容的字眼:和母親親近的叫做乳臭未乾,喜歡與女孩玩的叫娘娘腔,尊重伴侶的叫怕老婆、懼內、沒骨氣,想要擁抱或與其他男孩牽手的叫同性戀,喜歡上學的叫書呆子。

遊戲反映了性別角色





如果世界上沒有偏見和不同待遇,男孩女孩遊戲的方式會完全沒差別嗎?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在現今社會裡孩子的遊戲反映了他們周遭的性別角色。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男孩和女孩看到蟑螂的反應。很多女孩,即便女性主義已經出現了數十年,看到蟑螂仍然驚聲尖叫,演出無助、可憐、無能和恐慌的劇碼。而男孩呢,即便他們的父親是新時代會換尿布的敏感男人,也會把蟲子立刻打死、壓扁、碾碎,最好再加上毀滅性武器的聲效。兩者都非理性的回應。它們是性別刻板角色的放大。在此同時,害怕蟑螂的男孩和踩踏蟑螂的女孩可能會因為和別人不同而被嘲笑。

幾年前我和女兒還有她幼稚園的一個男孩玩。他們在玩有關騎士、公主和龍的幻想遊戲。即使我女兒比她的朋友強壯有自信,騎士還是得不斷地去解救公主。我記得我在心裡嘀咕:他們從哪學來這種東西的?我試著讓公主去拯救騎士但沒有用:孩子以遊戲來試驗大人角色(包括性別角色),才能理解男生或女生是什麼意思。某方面來說這些角色在過去幾年產生了劇烈的變化。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它們從石器時代以來幾乎沒什麼改變。

有件事我一直覺得不解,為什麼下午茶玩具組要包裝成粉紅色,盒子上還有女孩的照片。他們知道如何讓男生玩扮家家酒、讓女生玩機器人的,可是他們寧可不要。即使可能會有兩倍的銷售量也不構成動機嗎?當然,孩子玩不玩下午茶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吧。或者它是呢?有一個研究發現,女生小時候若是沈浸在刻板印象中比較屬於女孩子氣的遊戲,她們後來在學校中數學和科學的成就會低於其他的女生。我們也可以推測出玩具長期來說可能也同樣地限制了男生。

遊戲式教養的處方,是坐到地板上和孩子一起玩。不管玩什麼遊戲,我們可以特別努力來與男孩連結,培養女孩的力量,這樣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長出根與翅膀。

陪孩子玩芭比/格鬥戰士的理由(即使我討厭它)





我的女兒是兩個忠實女性主義者的後代,有一段時間卻非常喜歡玩芭比和迪士尼電影中的女英雄娃娃。謝天謝地,她快要大到脫離這個階段了。我很討厭跟她玩芭比,既無聊愚蠢,又違反我的核心價值。但有時當我的女兒要求時,我會跟她玩。孩子既然透過遊戲來理解世界,女孩當然也會非常需要弄清楚芭比所代表的這些領域:體型意識、服裝、化粧、愛美、浪漫情調等等。女孩接收的所有這類訊息既困惑又誤導人心、削弱了女孩的力量,她們需要我們幫忙弄清楚。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協助男孩瞭解他們接收了哪種競爭及攻擊行為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不管父母多討厭男孩們攻擊性的遊戲,還是得加入他們。





文化削弱女孩的力量





很多作家感嘆我們的文化削弱女孩的力量,特別是當她們接近青春期時。這個時期的女孩對世界及自己的理解會經驗到一種分裂,特別是對自己的外表。這種對女孩外表不切實際和扭曲的期待,以及對美的觀點,把女孩囚禁在無力感的堡壘之中。如果外表很重要,而自己看起來就是不對勁,那麼情況就相當悲慘。《拯救奧菲莉亞》(Reviving Ophelia,中譯本平安出版)的作者派佛(Mary Pipher)談到就在女孩翻閱時尚雜誌的幾分鐘內,她們的自尊便明顯降低。如果你女兒也讀這類的雜誌,和她一起討論其中的問題。不要讓這些影像有機會發揮它們的誘惑力,讓孩子能從你這裡獲得一些想法,一些構築現實的基石。

幫助女孩培養力量





要如何幫助你的女兒培養力量呢?你和她一起玩芭比,做一些變動。讓娃娃們有活力一些:跳舞、穿著奇特、說一些令人訝異的話。我喜歡讓一個娃娃扮演原來它刻板的性別角色,讓另一個較有力量的娃娃勇敢地站出來。「我是女性化的警察,你看起來不夠像女生!」「不用管我;我喜歡跑跑跳跳,你不能阻止我。」我也會引入非愛情、浪漫和婚姻的情節,因為這些都是女孩遊戲和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迪士尼卡通裡以男性為主角的,處理的議題都是自我追尋,像皮諾丘,而以女性為主角的最後都以羅曼史收場,像小美人魚、白雪公主和睡美人。

鼓勵女孩冒險、吵鬧、勇敢、鍛鍊體能和自我肯定。我們要對抗「強壯的女人不是合宜女性」的想法。這可能需要我們,特別是母親,仔細檢視自己的成長歷程和自己對角力和打鬥遊戲的禁忌。





將現實注入男孩的戰爭遊戲





同樣的道理來看待男孩的戰爭和戰士遊戲。我要克服自己的和平主義和溫和個性才能投入男孩的打殺與毀滅性戰爭遊戲中。我注入一些現實到遊戲中──「哎喲!那一定很痛」,再盡量注入一些連結的元素。遊戲式教養的方法是先加入遊戲,逐漸讓孩子脫離那個他們卡住的地方。父母的生氣、教訓和拒絕會讓孩子把我們也關在高塔之外。如果把問題留給孩子自行解決,等於是把他們交到行銷業、廣告和娛樂企業的手裡。這些公司迫不及待地想要填滿父母所留下的缺口。

競爭是另一個對男女孩及父母來說十分混淆的區塊。女孩較可能放棄盡全力,或無法享受勝利的滋味,因為她們為失敗者感到難過。男孩則被期待要在乎勝利超乎友誼。我在女兒的足球隊中看到這種清楚的差別。有一次她的隊伍要和同校的另一隊比賽,也就是她得對抗自己的朋友。這些女孩十分擔心兩隊的比賽,她們許願下雨或下雪,想辦法避免在友誼中烙下競爭傷痕。當我跟另外一位家長提到這件事時,她則描述了她兒子棒球隊的情況。當他們被安排要和朋友及同學比賽時,他們並不會祈禱降雨。兩方都期待這場對決。幾週的時間裡他們互相奚落和嘲笑對方,在午餐時坐成兩邊,發誓要在球場上打倒對方。男孩間這樣的嘲笑也十分令家長不解。男孩用嘲笑,甚至互打來表示對彼此的親近,特別當更直接的表達情感在男孩三、四歲時就被禁止。這樣的嘲笑和互相洩氣也造成了真實的痛苦和恐懼。

我並非主張女孩應該更像男孩,或男孩應該更像女孩。舉對蟑螂的反應為例(碾碎它或尖叫逃開),答案應該介於中間。在我們的幫助之下,男孩可以保有力量但同時也懂得連結,女孩則得以在連結的同時擁有自己的力量。





內文摘錄自/《遊戲力─陪孩子一起玩出學習的熱情與自信》,遠流出版 摘錄整理/施娟娟


文章投票
雜誌訂購頁
雜誌內容頁
前期雜誌封面

 第  期封面

第 期
2008誰最創新
憶舊人 身世不明、情變失財、未婚生子、精神耗弱、出院驟逝 你所不知道的天 涯歌女周璇
產前不得已要換醫師‧該怎麼辦?
原來她不乖Incoming Girl-林利霏
民選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代謝創造新商機
生命的勇者──抗癌爸爸邱瑞金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200808 P42
200809 P212
200809
200809 P10
200809 P11
200809 P11
康仕德---回歸傳統IMC的品牌工程
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我的句子有了生命
獨家專訪歐巴馬─聊聊女人、性和婚姻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自認的救贖,自縛的繭──訪《為愛朗讀》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上)
讀者10問 杜忠誥
專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被超越的一哥,如何追趕
29種營養品‧孕期產後健康沒煩惱(下)
全球競爭力新指標》國家治理,進入品牌時代(上)
下半年股票、基金,長線短做就對了!
7大必勝談判絕技!
菁英人才發展經驗談: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好朋友」沒報到!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席安納米勒 混搭知性慵懶時髦味
陳鏞基 絕不輕言放棄
潘瑋柏 男孩跨入男人階段的新未來 Boy To Man
阿美英雄 獅披秀登場
台北市都會小旅行 單車兜風逛街散步
賴清德的台南夢
陳奕迅 過癮獨角戲
頂級超市精品巧克力首選Top6
岑永康:幫孩子存金錢 不如存觀念
高文茂:看到數字再做判斷,就不會犯錯(下)
虹彩珠寶宮
李兆基:年輕人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見龍集團/全球保麗龍大王 三堂慘烈接班課
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
Dior花園裡的剪刀手
生活主張 巧創業
物聯網起飛 帶動全新商機
簡立峰專欄/這些年,三星教我們的事


 
今周刊訂一送二超級優惠活動!只要480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76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