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片歷經近20年低迷,終在去年創造票房神話《海角七號》,也帶動國片文藝復興運動,台灣也悄悄地掀起了一股七年級導演旋風。他們都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大部分還在念書。他們從小是好萊塢和港片的影迷,不太看國片,所以拍出來的電影少了前輩的沉重感。不是師徒制出身的他們,幾乎都在學生時期就開始拿著DV拍短片,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限大的創作力,想拍什麼就拍什麼。
他們也都在拍第一部劇情長片時,嗅到商業的可能性,企圖拍攝符合通俗娛樂的電影。目前冒出頭的台灣七年級導演,包括陳映蓉、陳正道、柯孟融、徐漢強、程偉豪等,觀眾可能對他們的名字或作品都還不太熟悉。但是,「在類型片的開拓上,他們為台灣影壇注入了生氣,」前景娛樂總經理黃茂昌以「7-Up」來形容,認為他們沒有中生代的包袱,充滿可塑性。不容否認,七年級導演真的來了!
《十七歲的天空》的同志喜劇
陳映蓉 引領台灣七年級導演熱潮
七年級導演中,最先嶄露頭角的是1980年生出的陳映蓉。
一頭俏麗短髮、笑起來一派天真,中性味十足的陳映蓉,高二讀了巴西作家約瑟.德維斯康賽羅(Jose Mauro de Vasconcellos)《我親愛的甜橙樹》後,便立志當導演,想把這個感人的故事傳播出去。
畢業於元智資傳系的她,在校期間就開始拿著DV,拍攝多部廣告、MV以及短片,其中描寫八個傻蛋男人的畢業製作《Sorry Spy》,還入圍台北金馬影展全民DV,並獲得台北國際學生作品競賽銅獅獎。
問她怎麼想到拍喜劇片?「喜劇很直接,觀眾笑就表示你成功,不像嚴肅的劇情片,觀眾安靜地看完後,也無法透視他們心裡想什麼,」把一代笑匠卓別林奉為精神導師的陳映蓉認為,喜劇絕非不具深度,而且也相當具備社會功能。
當然,這也符合陳映蓉的性格。陳映蓉說,自己很容易被不怎麼好笑的事情逗笑,經過她翻譯之後,大家自然明白那個笑點何在。
她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像《歡迎光臨娃娃屋》(Welcome to the Dollhous)的導演托德索朗茲(Todd Solondz),詼諧而略帶憂傷的手法舉重若輕,達到喜劇的最高境界。
陳映蓉也吸引了三和娛樂製片的注意,2003年被網羅擔任廣告製片助理,拍攝《十七歲的天空》幕後花絮。
但後來三和娛樂和《十七歲的天空》原導演的拍攝理念不和,便決定放手一搏,直接找陳映蓉執導這部男同志愛情喜劇。「我不怕,興奮都來不及了,」充滿自信的陳映蓉說,本來她給自己的目標是,十年內當上場記或副導,沒想到畢業不到一年,夢想卻光速般提前。
降身段 輕鬆題材投票房所好
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在陳映蓉的言談中表露無疑。也很難想像,這位被稱為台灣第一位七年級導演,初試啼聲就在票房及口碑獲得雙重激賞。
《十七歲的天空》除了以新台幣800萬總票房打敗一批好萊塢巨片,資深影評人聞天祥也鼓勵,這部擺脫國片沉悶、緩慢印象的輕鬆喜劇,是台灣過去沒有人嘗試過的新創意冒險。
知名影評人何瑞珠更盛讚,就像咖哩魚丸是香港人才懂得吃的美食,《十七歲的天空》的笑點,其他人不見得能懂,「但至少是很在地的台灣口味。」
三和娛樂負責人兼製片葉育萍分析,1980年代後出生的七年級導演,看的電影不外乎港片、好萊塢片,風格也比較接近這些思考邏輯,「也因為他們可以自己隨手拍,分鏡方式自然靈活得多。」
挾著《十七歲的天空》的超高人氣,不到兩年內,陳映蓉又再度大玩她新世代無厘頭式的幽默,自編自導以「詐騙」為主題的動作喜劇《國士無雙》。
順暢的故事敘述、緊湊的劇情鋪陳、獨有的喜劇風格,讓《國士無雙》再度告捷,成為2006年排行榜上前20名內唯一的本土電影,創下該年度台灣電影最好的票房。
也是從那時起,國內片商開始願意給年輕氣盛的七年級導演拍電影、扛票房的機會。有趣的是,他們所執導的電影,多以類型片,例如動作片、喜劇片、恐怖片等為主,為一向奉藝術片為圭皋的台灣電影,帶來更多商業元素。
陳映蓉觀察,現在的影像創作者,不能擺出高姿態,必須認知觀眾同時也是消費者,類型片就像給觀眾一本說明書,事前讓觀眾知道,買票進場看的是什麼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