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月十八日,北京都有一個萬眾矚目的拍賣大會,就是「央視廣告招標大會」,中外大企業老闆們齊聚在高級大酒店舉行的招標會上,台上拍賣官針對每個重點節目的廣告時段提出拍賣,台下企業主手持號碼牌,舉牌競標,價高者得,場面緊張刺激,因為一舉牌,關係到的可是數以億計的人民幣。
誰想標下黃金檔節目,成為今年標王?至少要花人民幣五億元以上,是P&G寶潔、聯合利華、高露潔、NEC、肯德基等外商,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國人壽、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國有企業,而娃哈哈、乳業巨頭伊利集團等食品大廠動向又如何?
中國電視劇,市場驚人
央視廣告招標,已經被人稱為「中國經濟晴雨表」之一,而數字從一九九三年的人民幣六億六千萬元,急升到去年的人民幣九十二億元,不論是二○○三年的SARS時期,或去年金融海嘯期間,招標額都大幅狂升。今年,光是招標金額預計將突破人民幣百億元,央視全年廣告收入超過人民幣二百億元,約占全中國電視廣告的五分之二。
有人形容,中國大陸的媒體市場是「中國最後一塊暴利產業」,若照這個邏輯,有國營體制保護的中央電視台,就是「暴利中的暴利」,這麼重要的「政府喉舌」,台商難以分享其利潤,但省籍衛星電視台「上星頻道」的廣告利潤也不小,每年都有超過人民幣一千萬元以上,其中,戲劇這一塊,台灣業者掌握的機會最大。
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超過四億台電視機、十一億的電視觀眾、一千五百多家有線電視系統,提供給近億的收視戶;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視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上,大家最愛看連續劇。據權威媒介調查機構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GSM),針對中國主要收視節目調查結果發現,光電視劇就占了三六%,其次才是新聞、時事類,占一五%,在中國,每三人就有一人會收看連續劇。
中國的連續劇市場到底有多大?據統計,中國一年要製作一萬五千小時左右的連續劇,特別的是二○○三年以來,除了央視有二○%收視人口外,其他各省台已占有六○%以上的分量,電視台每年支付購買電視劇的費用超過人民幣三十億元,其中每晚七點到十點的黃金時段,估計有近七億人的收視人口,全國廣告收入更約有人民幣二百五十億元的規模。
兩岸合拍戲,上星火紅
在台灣,最近最紅的偶像劇是《敗犬女王》《痞子英雄》,但在大陸,這些劇只在網路上火紅,反而是在台灣收視率普通,林依晨、鄭元暢主演的《我的億萬麵包》,因今年二月在湖南衛視熱播,收視率擠入全中國前三名。原來,這部戲是浙江華策投資與台灣知名製作人薛聖棻合作,在大陸稱為《我的愛情麵包》。另外,仔仔周渝民最近為大陸觀眾熟知的戲劇,不是《痞》劇,而是他與范冰冰合演的《金大班》,這部台灣笙華影視與范冰冰合作的合拍劇,在中國北京、南京、山東、四川等四大省市熱播,讓仔仔在大陸的聲勢繼《流星花園》後達到最高點。
「合不合拍,差很大」,這是台灣製作人最近的心聲,若不合拍,沒辦法「上星」,戲拍得再好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網路上的視頻熱門、盜版猖獗,肥滋滋的利潤為別人所奪。
談到「合拍」的歷史長達二十年,早年台灣的製作人與藝人跑去大陸拍戲,為的就是對岸廣大的市場。大陸電視劇製作公司在早年,一度將台灣地區作為主要戰場,從一九八七年台灣攝製組登陸拍攝專題片《八千里路雲和月》起,兩岸影視文化交流合作已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據統計,兩岸合作拍攝的電影、電視劇、專題類節目,迄今已多達五、六百部。
製作過多齣合拍劇的台灣名製作人俞惟中表示,「八○年代末期,正是台灣電視的黃金時代,中視、華視、台視三台鼎立,港台戲劇很火,台灣市場非常繁榮,大陸也大量引進台灣劇。」只不過,當時大陸的管理部門在政策上,仍視兩岸合拍劇為國產劇。台灣製作人頻頻到大陸取景拍攝,與大陸製作機構和演員進行合作,例如瓊瑤的電視劇《六個夢》《梅花三弄》系列,及《還珠格格》《戲說乾隆》《老房有喜》《我愛美人魚》等,都是當時兩岸合拍劇的代表。
台劇漸萎縮,陸劇崛起
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四年,兩岸合拍劇的投資比大體為,大陸公司出資額每集人民幣八萬元,台灣公司出資則能達每集人民幣三十萬到四十萬元,「與台灣市場相比,當時的大陸電視劇市場發展仍相對緩慢。所以那時兩岸合拍劇,多以台灣公司為主導。」俞惟中表示,當時拍的作品在對岸最好都可賣到新台幣三、四十萬元。九○年代末期,兩岸電視劇的合作交流卻發生逆轉,一方面台灣電視媒體的競爭格局巨變,有線電視興起,電視台由老三台一下子增至八十多家,但因市場有限,多數電視台呈虧損狀態,台灣本土市場嚴重縮水。
二○○○年之後,台灣黃金檔戲劇市場萎縮,另一方面,大陸影視製作卻不斷升級。當年央視主導,由大陸導演張紀中執導,號稱最忠於原著,每集製作費高達人民幣八十萬元的一系列金庸大戲《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在台灣市場不但賣不到每集人民幣二十多萬元,價錢甚至縮水至原來的十分之一,讓大陸電視劇製作公司對台灣市場的興趣大減。於此同時,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出了一個關於限制合拍劇的文件,兩岸電視劇合拍業務一度陷入低谷。
「台灣劇因為景氣的關係,產量從百部銳減為一年不到五十部。」俞惟中表示台灣電視劇市場一年比一年繼續滑落,但大陸電視劇市場卻在不斷崛起,為求生存,部分台灣製作人開始向大陸市場傾斜。礙於法令規定,合拍劇對台灣電視台無利可圖,「我們過去在對岸製作戲劇,只能單打獨鬥自己出錢,還要想辦法說服大陸出資方。」製作人俞惟中表示,曾有某製作人跟對方談好合製二千萬元的戲劇,後來對方反悔不願付錢,讓該製作人至今負債千萬元。
俞惟中還算幸運,二○○三年製作了一齣由黃少棋主演的時裝劇《天地有情》,不但在台灣三立播出,後來也順利賣到中央電視台,曾於前年在央視電視劇頻道下午五點到七點、央視綜合頻道下午一點到三點播出,以及去年底在央視綜藝頻道早上七點半播出。雖不是黃金檔時段,但平均每集也賣出二萬多美元,否則通常這種「引進劇」賣給地方台,可能也只有約五千美元的行情。
法令大鬆綁,創造雙贏
今年以來,台灣准了合拍劇的法令,再加上大陸也許可讓合拍劇上黃金檔,「這讓製作人在說服台灣電視台出資方面,有更多的利多。」俞惟中說,今年七月在台視上映的《一代神相賴布衣》,就是因為和上海海潤影視、勝強影視基地合拍的古裝電視劇,因此擁有較豐厚資源,平均一集就有接近新台幣三百萬元的製作成本,在浙江衛視頻道黃金檔播出,就得到了回收。
合不合拍最明顯的差別,反映在製作成本上。俞惟中說,目前在台灣拍攝每集劇的平均價格是新台幣一百萬元,但在大陸,一集的製作成本相當於三倍,光是各省首播再重播就足以回收,當然有可觀利潤。
俞惟中以自己與大陸女星范冰冰合作製播的《金大班》為例,由於此劇集合仔仔周渝民、范冰冰等大卡司演員,三十集的戲在大陸投資總額就約新台幣一億元。但此劇在南京的黃金時段播出,創下了逾九%的收視率(約一百八十萬人收看),該劇近日在江蘇城市頻道首播,即以七%的收視率拿下冠軍,仔仔的身價也攀升至每集一萬五千美元(約新台幣四十八萬元)。
《金大班》同時在大陸北京、南京、山東、四川等衛星頻道,都上了每晚七點到九點的黃金檔,結果回收約有一億五千萬元,讓雙方合作都得到了回收利潤。
台製偶像劇,走紅有限
過去常有台灣製作人隱姓埋名,為求能讓戲登上黃金檔,常把合拍劇做成假國產戲,造成沒有合約上的保障,常常遇上戲拍一半、對方不願付錢的慘劇。自從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前年頒布法令,允許兩岸合拍的電視劇可出現在大陸上星頻道的黃金時段後,已讓更多台灣製作人願意投入合拍劇的市場。俞惟中表示,合拍劇通常一集就可賣到新台幣五十萬至六十萬元,三十集可賣出新台幣三千多萬元的好價格。
像多數熱門台灣偶像劇,內容多不符合大陸的審查規定:內容不能有外遇、未婚懷孕,或是異性戀以外的情節等。「所以,台灣的偶像劇嚴格來講,不能算在大陸很紅,」台灣「偶像劇教母」柴智屏曾這麼表示,真要看台灣偶像劇,須透過網路、盜版DVD,只對大陸年輕人有實質影響力。
像台灣甚受歡迎的《命中注定我愛你》等偶像劇,雖然是去年八月大陸百度風雲榜電視劇排行榜的第二名,總共被搜尋了一千二百多萬次,證明了普遍受到二十歲左右年輕人喜愛,但因為被歸類為「引進劇」,直到今年八月才在星空傳媒播出,受歡迎的程度和實際的回收並不成比例。
包裝再登陸,更加對味
反觀去年,偶像劇《我的億萬新娘》搶在合拍劇通過後的先機,於湖南衛視開播後,同時引發了網上點評和追看熱潮,鄭元暢和林依晨在內地人氣也再次攀升。二十三歲以下的年輕觀眾對劇集的關注最多,這部分收視率達到一○.六五%,女性觀眾更高達六七%。
《我》劇製作人薛聖棻表示,台灣的明星與時代感是強項,台灣的場景更吸引大陸劇組。這使得台灣的偶像劇演員,始終是對岸拍攝時裝劇卡司首選,當然《我》劇雖然在大陸熱播,但內地版與台灣版內容略有差別,除了劇名不同外,湖南衛視播出的版本有二十四集,而台灣播出時只有十二集,薛聖棻說從配音到劇情,甚至是整個偶像劇的包裝方式,也有做了符合對岸口味的改變。
只是想拿到合拍批文,難度也不低,中國審查制度日趨嚴格,過去兩岸合拍劇只要經省廣電處核可即可放行,但近期針對過多兩岸合拍劇重複申請的情況,又頒布合拍劇須上達中國最高的廣電總局核可才能放行。像柴智屏與湖南衛視製作的《呼叫大明星》劇集,就無法如期播出,目前仍在等待批文。
「要通過審核,通常古裝與民初的題材是最容易,其次才是時裝劇,偶像劇反而比較難。」俞惟中表示,今年七月在台視上映的《一代神相賴布衣》,由笙華製作與上海海潤影視等三個單位合拍,由於是古裝題材,審批較容易通過,吸引大陸合作的興趣,也願意分擔劇集製作的成本。
大陸價碼優,吸台人才
另外,俞惟中找來九洲音像出版公司與台視合作,正在拍攝的另部合拍連續劇《巔峰時代》,劇中雖然出現像代理孕母的劇情,但把故事情節改為發生於國外,做了變通就容易通過,他說,「必須有多次審核的經驗,才能了解其中的『眉角』在哪裡。」最近民視極受歡迎的本土劇《娘家》,以每集三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十多萬元)的價碼賣到大陸,有趣的是,大陸版將涉及敏感的政治時事完全跳過,又因大陸廣電法規規定,不能提外遇、婚外情題材,因此便把劇中台語的「客兄」翻成「外公」。
儘管大陸自製劇的能力漸強,台灣明星和幕後人才仍有優勢。俞惟中表示,以編劇而言,台灣最頂尖的編劇寫二小時的劇本,最多也只有新台幣十萬元的行情,但大陸一小時的劇本就可出價到新台幣十五萬元,是台灣的三倍;就演員而言,若以俞惟中旗下的藝人黃少祺為例,拍一小時就有新台幣二十多萬元的行情,台灣本土劇可能只有五萬多元,相差四、五倍的水準,難怪台灣演員寧可往大陸去發展。
不過,根據全中國省級衛視每月收視率調查顯示,平均每兩個月才會有一部台灣引進劇或合拍劇出現在前二十名的黃金檔排名中,顯見合拍劇想搶下大陸巨大收視商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