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十一月十日《聯合報》的頭版新聞內容是這樣的:「學生也要敬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最近參與評鑑台大醫學院,發現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還在課堂上吃泡麵、啃雞腿、打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大覺,「這樣的上課態度,我們拿什麼去和別人競爭?」
說老實話,這樣的狀況在大學中並不少見。要說這些學生沒禮貌或是不懂得職場倫理都可以, 但背後的原因沒有這麼單純。因為不到兩個月前,二○○九年九月十四日台大開學典禮時,《聯合報》的新聞是這樣寫的:「李嗣涔是病後首度公開談話,他指出,台大這幾年有一種不良的風氣,就是早上第一節來上課的同學很少,因為同學晚上熬夜上網,早上爬不起來。他期許大一新鮮人『早睡早起』,記取『一日之計在於晨』明訓,但台下學生還是抵不住瞌睡蟲,睡成一片。」
當然,同一則新聞有台大的學生說是因為前一堂課下課太晚, 來不及吃飯,所以只好買便當在課堂上吃。但我在企業中演講用的還是中午休息時間,工程師們都必須提早吃完飯再來參加,在聽眾中也不會看到有人帶便當進來吃啊!
光去指責非真正答案
這狀況絕對不是只發生在台大。如果你要用單純的這些年輕人就是爛草莓、承擔不了壓力、新世代就是這麼軟腳等等的理由去指責他們,是很簡單的方法, 但並不是真正的答案。
真正的原因很簡單,在大部分的狀況下,這些大學生來讀大學並不是為了自己。
我一年的演講次數大概有七、八十場,聽眾約莫二萬至三萬人,從高中生到上班族都有。高中生聽完一場生涯規畫的演講之後,多半最大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我一定要讀大學,為什麼我在高中的時候要過得這麼不快樂?為什麼。而大部分的教育體系能夠給他們的答案是,你去做就對了,等你考上大學之後就知道了。
而大學生在聽完一場生涯規畫的演講之後,他們的問題是「沒有問題」。因為高中沒日沒夜的努力,他們已經累了,之前所有人都告訴他們上了大學就會得到答案,而他們已經上了大學,應該已經知道,但實際上他們還是不知道。但應該知道卻不知道是很丟人的事情,所以他們不敢問。而且就算問了又怎麼樣, 畢業之後還不是只能拿二萬二千元?
不知為何而戰的迷思
而且現在大學已經不是一個生涯的終點了,每位大學生都擠破頭想要去考研究所,所以他們都從大三就開始補習,補一整年的工數、電子學、微積分,感覺好像又回到了高中時代。但就算你考上了研究所,畢業之後的碩士起薪,現在是二萬五千元。
這些大學生犧牲了大三、大四兩年可以玩樂的時間,又花了兩年的時間讀研究所,最後薪水增加三千元。平均努力讀書一年增加底薪七百五十元。如果社會的大環境是這樣,又從來沒有人認真告訴過你為什麼要讀大學,誰能夠擠出熱情來讀那些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讀的課程,上那些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上的課?
如果我們的教育體系和整個社會,從來沒有認真的給「為什麼要上大學」一個答案,那這些不知道自己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年輕人們,又怎麼能夠不睡成一片,吃成一片?因為他們寧願自己在別的地方啊!
如果我們從未認真的給「為什麼要上大學」一個答案, 光去指責新世代是爛草莓, 承擔不了壓力是不公平的; 他們不知為何而戰,又怎麼能夠不睡成一片, 吃成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