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過敏是什麼?
台灣地區的過敏症狀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受到影響的小寶貝也與日俱增,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國樑指出,根據研究資料,台灣兒童的過敏盛行率約有19%,所佔的比例算是高的。
其實,過敏的發生與小寶貝自己的體質、天氣的溼度與溫度都有關係,此外,有些過敏疾病也與食物有關。江國樑醫師表示,所謂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過敏原)的過度反應情形,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會在外來物侵入時,產生一個發炎的反應,對沒有過敏的一般人而來說,這個反應不會對身體正常的組織產生傷害,但在過敏體質的人身上,身體的組織反而成為發炎反應的另一個目標,這就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狀態,也因此引發過敏性疾病。
who‧高危險群是誰?
而哪些小嬰兒是高危險群呢?江國樑醫師表示,如果父親或母親本身有過敏體質,新生嬰兒約有高達2/3的機會也會出現過敏體質,另外,若是嬰兒在6個月前過早接觸副食品,也容易產生過敏體質。
食物引起4過敏反應
過敏性的疾病包括: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蕁麻疹、接觸性過敏、蚊蟲叮咬過敏以及藥物過敏等等,其中與食物關係最密切的過敏性疾病則有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蕁麻疹,而過敏性氣喘則有部份是由冰冷食物引發。
1. 異位性皮膚炎
江國樑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乾燥與容易發癢會有鱗屑的皮膚,通常會發生在膝部與肘部。引起異位性皮膚炎較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為甲殼類(例如:蝦、蟹)、核果類(例如:核桃、杏仁、果乾)、巧克力與加工食品(例如蜜餞、金針、糖果)等。加工食品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原因為,許多加工食品內添加了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這兩項物質,會引發過敏。此外,也有部分的人吃了牛奶、蛋、花生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
2.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在台灣以海鮮最為常見;但是對許多人而言,其實是海鮮「不新鮮」,以致其中含有的過量組織胺所造成的不適症狀,若再加上天生比較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酵素,以致吃了魚類(即便是現撈的新鮮魚),也會因為少量的組織胺而引起過敏,並非真的對海鮮過敏。
新生兒喝牛奶的過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江國樑醫師解釋,新生兒對牛奶過敏其實蠻常見的,也就是新生兒喝了牛奶後發生軀幹或全身起紅疹子、腹瀉、嘔吐或腹脹等症狀;而且這種症狀不會一喝完牛奶就馬上發生,有的會在當天稍晚發生,甚至會延遲至1~2週才出現過敏症狀。
而對花生過敏的案例則是在歐美比較常見,有些人吃了花生後會產生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發生過敏性的休克,雖然花生過敏較少發生在國內的兒童,但是現在愈來愈多混血兒,對花生過敏的情形還是有可能發生。
3. 蕁麻疹
蕁麻疹是指四肢軀幹或是全身皮膚突然冒出許多一塊塊粉紅色劇癢且類似蚊蟲咬傷的疹子,江國樑醫師認為,誘發蕁麻疹的物質很多(像是病毒、藥物以及食物都有可能),由食物引發的蕁麻疹發作的時間會很迅速,就是吃下某項食物馬上就皮膚發疹,因此需要避開會誘發此症狀的食物,誘發蕁麻疹的食物與上述的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食物大致相同。
4. 過敏性氣喘
引起氣喘的過敏原相當多,食物方面比較少被提及,但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吃到冰冷的食物、冰水或是冰也有可能會引發氣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