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旺旺到康師傅,大半年台商返鄉掛牌熱潮,被媒體稱為「鮭魚返鄉」潮,寫下這麼閃亮的成績,背後大力推動台資與外資企業來台掛牌的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很開心,但他更關心的是如何讓整體台股發展更活絡。
「外國企業第一上市與TDR,明年起鐵定會超過本國企業上市家數!」到十一月中為止,今年向證交所遞件申報輔導來台第一上市的企業達三十四家,TDR也有十家;產業別仍以科技為重,薛琦預測,未來台灣可以成為全球科技股籌資中心。
全球瘋中國的結果,與中國的關係冰融的台灣股市也成為外資矚目焦點。只是今年新上市的四檔TDR旺旺、巨騰、精熙與新焦點,從第一天掛牌開始都有六到十根連續漲停板的亮眼表現,也引起不少人批評,認為這些台資企業在台灣「吸金」搬到中國,而且TDR掛牌審查條件寬鬆,屬於經濟自由派學者的薛琦很不以為然,「說得不好聽一點,人家可是把女兒養得好好的嫁給你,何況這些企業股票也是在當地國家經過審查才能掛牌的。」
市場像傘,就是要打開
談到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南山人壽案,薛琦認為,中資現在全球跑,「他來你這裡,也要接受你管理」,重點是「台灣要不要經濟活動?」他舉現代經濟學之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名言解釋,人們沒法子避免自己的理念,所以做問題研究與分析時,就要提醒自己是否受到這個理念的影響,他認為,要評論中資投資、TDR與外國企業第一上市,都得先去掉「意識形態」,他妙喻,「市場就像雨傘一樣,要用時怎麼做?就是打開嘛!市場一定要開放、一定要熱鬧,所以一定要增加供給。」
外界笑稱,台商的鮭魚返鄉潮已經引來「鯨魚群」:在外國企業第一上市向證交所申請輔導的三十四件申請案中,就有八家是「非台資」企業,薛琦認為,這正代表台灣市場流動性佳,缺點是金融海嘯期間容易被外資當提款機,卻也相對吸引外資企業,目前已有三十四家輔導中的第一上市公司,加上今年底前預計有十家掛牌TDR,台灣真的已經「超日趕港」,成為區域型的企業籌資中心。
上市目標,瞄準純外資
台灣希望台商與外商來台上市,其他市場也在搶,薛琦說,他有一次去新竹科學園區拜訪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李焜耀見到他第一句說,「喔,你們終於來了!」因為在證交所之前,香港、美國那斯達克(NASDAQ)市場的交易所人員早就來拜會過了,「這句話聽得我五味雜陳,以後我就自己親自去招商,」薛琦說,任何一個地方上市的企業都可以來台灣發行TDR,他希望未來能打開台資以外的「純外資TDR」市場,他很有信心,「我們做得開始有點成氣候了,何況台灣的市場指標比其他亞洲市場表現更好!」
台灣的優勢很明顯,論本益比,根據證交所統計至九月,與其他主要國家股市相比,台灣達一百倍,而香港才十六倍、韓國二十三倍、新加坡二十倍、紐約一百三十三倍、倫敦十六倍;投資台股殖利率也是亞洲最高、二○○八年達九.八三%,代表市場熱度的成交值周轉率也達一八五%,是這幾個市場裡僅次於韓國的二六五%。
事實上,台資TDR家數有限,目前在香港、新加坡、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上市的台資企業大約一百三十家,扣除不符規定的企業,明年若再有個二十家,大概能掛TDR的台資企業就全掛牌了,現在薛琦將招商重點擺到外國企業上,十二月,薛琦就要到日本招商,「日本不少企業對來台第一上市很有興趣,尤其是電子業,到台灣來掛牌才有群聚效應,更容易找到合作夥伴進軍中國市場。」
薛琦說,「台灣股市科技股家數占比已經達四七%、市值占比五四%,換句話說,台灣走上『全世界科技籌資中心』的方向很清楚,倒不必純然像美國NASDAQ市場一樣全是科技股,其他產業或投資商品也有,才能讓投資台股的投資人有齊全的商品可以互相搭配。」
互掛ETF,兩岸同步賺
證交所也持續引進其他市場的股票指數型基金ETF,未來台股盤面將愈來愈國際化。薛琦除了打算對中國的投資法人(QDII)做台股投資的宣傳,也準備與中國合編兩岸三地指數與ETF掛牌,「台灣的『寶滬深三○○』ETF現在占到台股ETF成交量的二○%,有時還會超過五成,香港與大陸的QDII也對台灣在香港掛牌的ETF很感興趣,因為台灣的上市公司真的很會賺錢。」
薛琦舉例,前年台股上市公司殖利率四.六%,去年因金融海嘯股市腰斬,殖利率飆高到九.八%,推算回來應是五%,這比深圳、上海股市殖利率○.三%與○.九%好太多了!
薛琦說,兩邊證券市場可以互掛ETF後,中國投資人一定很愛台灣股票,台灣一些配息豐厚的龍頭股最有吸引力,恰好可以補中國飆股之不足,「喜歡股利股息者可以買台股;買中國,就是買資本利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