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泡沫化,作品價格雖然不再是市場佼佼者,但中國當代藝術仍是畫廊經營的主流,由「Art Beijing」創辦人兼執行總監董夢陽在11月所策辦的第一屆「經典北京Art Beijing──Fine Art Fair」藝術博覽會,有機會取代當代藝術,成為藝術收藏及投資主流嗎?
中國藝術重新洗牌
《理財周刊》特地前往北京,針對中國藝術未來的發展,以及能否取得全球「話語權」等相關議題,與董夢陽進行訪談。他表示,好的當代藝術作品,在未來1、20年後,也有機會成為經典藝術,而經典藝術品在現階段,是中國藝術面臨重新洗牌之際,藏家及投資者最好的避風港。
至於中國繼經濟的崛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後,在藝術市場的影響力,未來將如何發展?董夢陽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剛好給了中國在市場減速時,建立「話語權」的時機,可以好好規劃藝術市場發展方向的好機會,而透過Art Beijing經典北京藝術博覽會的展出,正好可以彌補中國藝術市場跳躍成長下的缺口。
以下為《理財周刊》訪談的精彩摘要。
《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2009上半年的藝術拍賣市場,明顯受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成交不像以前那麼火爆(大陸用語,意思同「火紅」),這對Art Beijing上半年所主辦「Art Beijing──當代藝術」,及下半年的「Art Beijing──經典藝術」的展場有影響嗎?
董夢陽答(以下簡稱答):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全球各國的經濟影響很大,但對中國相對較小;不過,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則影響大,主要是中國當代藝術熱,有不少是國外的藏家、買家所烘托起來的行情,而這些人的財富大多受到影響。
2009年4月,我在籌辦第4屆「Art Beijing──當代藝術」博覽會前,就有人勸我,是不是要停辦一屆,但我認為,博覽會承擔的任務,不只是看成交額的數字,我們要做的是一個長線的市場,因此,通過博覽會的舉辦,我們在培養畫廊,讓市場了解這些畫廊還在,也在培養媒體關注議題,及透過藝術教育,培育藝術人口,讓更多的消費群體走到這個領域來,日後自然會產生足夠的藝術市場需求。
經典藝術成投資避風
問:中國當代藝術的熱況不再,難道經典藝術會有市場嗎?
答:不可諱言的,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參展畫廊數量,較往年少一些,但我跟他們溝通,指他們參展的意義並不是他們能賣出多少作品,而是向藏家及客戶表示:「我們還在這個市場,我們將堅持下去。」
「堅持」是很重要的,像我的同學方力鈞(中國當代藝術家四大天王之一),當初在學校(中央美院)並不是畫得最好的,但因為他有熱情、有興趣,堅持下來,今天才有機會成為F4。
至於經典藝術博覽會的舉辦,以開幕首日的人潮約4、5千人,不像當代藝術有上萬人,但是經典藝術無論在寫實、技法和觀念上,都具有美術史地位,其市場雖沒有爆炸性的增長,但持續穩定,且在金融危機下的表現相對抗跌,反而具有「避風港」的重要意義。
問:舉辦經典藝術博覽會的意義何在?
答:當中國的藝術以一個大躍進方式,直接跳到當代時,應有的發展步驟被忽略了,根基沒打好,就站不穩,經典藝術的舉辦,主要的用意是在彌補這段歷史。
問:中國當代藝術過去很火爆,但2008年出現泡沫,你怎麼看當代藝術的未來?
答:過去幾年藝術市場太火爆了,不管作品好壞,大家排隊搶著買畫,什麼都能賣,但現在大家都冷靜下來,未嘗不是件好事,可以淘汰掉那些濫竽充數,想要賺快錢的人,而畫家也能靜下來,畫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理財周刊48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超完美ECF,讓台灣未來命脈掌握在中國手中
◎封面故事:一場總統自掀底牌的賭局──ECFA
◎封面故事:江陳會登場 ECFA大佈局
◎特別企畫:董夢陽:中國藝術 將先立足亞洲藝術市場
◎人物專訪:生意經-新娘秘書
◎親子理財專欄:童年做家事 將來領高薪
◎基金學堂:拉丁美洲基金 最閃亮的明星
◎新聞熱線:成德與爾必達攜手 看好2010年DRAM市場
◎中華信評分析師范維華:金融股重頭戲 布局中國跨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