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馬政府2008年的主要競選政見,也是他就任後積極推動的政策。而無論你喜不喜歡,ECFA已經成為最有可能主導台灣產業走向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協議。
然而,台灣是否有必要與中國簽訂ECFA?哪些產業會受到影響?有多大衝擊?即使是專家,也未必有共識,而政府是否有能力處理ECFA簽訂後的後續談判,以及產業的衝擊,也是最受社會大眾關心的。
尤其在八八水災以及美國牛肉進口議題上,可以看出馬政府的處理效率,以及對於政策說明與談判能力的欠缺,讓社會大眾對於ECFA產生更深的疑慮。知名漫畫家CoCo發表一幅漫畫,內容描繪馬英九穿著內褲,提著公事包,從「美牛談判」的賭場走出,喃喃自語「該賭下一把了」,正要走入另一處名為「ECFA」的賭場……。
ECFA是台灣未來的豪賭。到底ECFA該不該簽?要怎麼簽?如何因應?我們訪問了相關學者專家,提出他們的看法。
ECFA該不該簽?
ECFA該不該簽?多數受訪學者都指出,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岸的確應該簽訂某種經濟協定,只是究竟是否為馬政府所積極推動的「ECFA」,則有不同看法。
因應東協加1的衝擊 所以該簽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史惠慈指出,儘管台灣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不過,目前世界各國更盛行與主要貿易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是區域性的貿易協定(RTAs),創造沒有關稅或其他貿易障礙的環境,提高雙邊的經貿利益。
舉例來說,台灣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韓國,就積極地與中國、美國還有其他國家洽談簽訂FTA,或積極加入區域貿易協定。其目的就在於消除貿易障礙,消弭貿易上的不利因素……
東協加1對台灣衝擊不大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童振源則認為,兩岸是應該簽訂某種經濟協議,但是不是馬總統所說的ECFA是有待商榷的。
童振源指出:「ECFA牽涉範圍既深且廣,我認為這個風險太高,而且這個議題到目前都沒有建立共識,在未建立共識前簽署,未必能為台灣爭取到最好的利益。」
他建議,ECFA架構超越了正常貿易協定的範圍,很容易引起政治上的爭議,兩岸不妨先簽訂爭議較小,而且在江陳會的層級就可以討論的「產業優惠貿易協定」,之後,談如何讓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再慢慢洽談經濟整合協定,否則很容易將台灣暴露在極度的風險之中。
至於執政黨所擔憂的東協加1的關稅問題,童振源指出,根據經濟學者洪財隆的研究,比較東協10國對中國出口的100大產品,扣除「東協加1」列為敏感性產品的項目,台灣只有7~21項與東協重複,但與韓國重複的有61項,與日本重複的有41項。而台灣的面板(液晶裝置)在未來ITA貿易協定下也很有可能獲得免稅,因此,台灣產品的出口受東協加1的影響不大……
配套措施付之闕如
經濟學家馬凱也指出,政府在過去這幾年協助產業轉型方面,「不是做得不多,而是完全沒做。」
他在台灣競爭力論壇的研討會上指出:「馬總統上任前就說要推動簽訂ECFA,但到目前為止,有哪些本土企業面對ECFA的衝擊有機會?有哪些企業會面臨淘汰?那些有機會的企業知道他們有機會嗎?有沒有能力掌握機會?而那些可能被淘汰的企業要何去何從?」這都是台灣政府應該做而沒有做的。馬凱表示,「我想這些,已經不能期待政府來做。」他也提醒企業,要注意來自於對岸的併購,「其實我們瞭解大陸的,遠比大陸瞭解我們的少。很多大陸企業很可能來台灣收購有潛力的企業,陸資會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把台灣的金雞母抓走,這才是台灣企業應該憂慮的。」……
馬政府作法失當
童振源則指出,儘管戰術正確,但馬政府在戰略與作法上都嚴重失當,這將使台灣在後續的談判處於不利的地位。
舉例來說,對於台灣透過ECFA要取得什麼?如何取得?目前都完全不清楚。在作法上,馬政府也沒有積極凝聚國內共識,也沒有意見整合機制,產業配套措施更是缺乏。另外,馬總統急於暴露底牌的作法,也不利未來的談判。
童振源說:「馬總統先是自曝談判底線,強調絕不開放農產品,接著又提到台灣要求優惠化,還表白要愈快簽成愈好,這會讓中國在談判立於以逸待勞的位置。」……
※理財周刊48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超完美ECF,讓台灣未來命脈掌握在中國手中
◎封面故事:一場總統自掀底牌的賭局──ECFA
◎封面故事:江陳會登場 ECFA大佈局
◎特別企畫:董夢陽:中國藝術 將先立足亞洲藝術市場
◎人物專訪:生意經-新娘秘書
◎親子理財專欄:童年做家事 將來領高薪
◎基金學堂:拉丁美洲基金 最閃亮的明星
◎新聞熱線:成德與爾必達攜手 看好2010年DRAM市場
◎中華信評分析師范維華:金融股重頭戲 布局中國跨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