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階段,嬰幼兒腹瀉飲食調整
What is腹瀉
腹瀉其實就是一般人所謂拉肚子的情形,指的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可以「腸胃炎」通稱之,至於腹瀉的定義,原則上是指排便次數增加與糞便內含水比例增高(通常外觀會較稀而軟),簡易來說,若小寶貝的排便次數增加或是味道與平時不同(惡臭),亦或出現水便或血便等症狀,即可判定小寶貝拉肚子了。
與原先型態作比較最準確
由於有些新手媽咪們對於嬰幼兒的排洩情形不甚了解,常會以自身的排便型態作為小寶貝們腹瀉的標準,導致時常緊張兮兮的認為小寶貝拉個沒完,而帶去醫院求診。但由於個體間的排便型態本身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所以是否腹瀉的判定需和原先排便的狀況作比較才會較為準確,特別是對於嬰幼兒這個特殊族群來說,會因餵食的種類不同而導致排泄情形差異極大的狀況,如以兩個都是以母乳為主食的小寶貝們為例,在都沒有生病的狀態下,一個有可能一天排便多次,另一個則反過來一星期僅排便一次,這都屬於正常的範疇,而此極端的差異與個體腸胃道的吸收與消化功能有關,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媽咪們無需過於在意,除非小寶貝出現與平日排便型態相當大的差異,在符合次數增多與排泄物外觀稀化的標準下,就可初步認定為腸胃炎。至於臨床上可依照病程的長短,將腹瀉的情況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大類,一般以兩周做為劃分的標準,病程短於兩周稱之為急性腹瀉,超過兩周則為慢性腹瀉(多與腸胃吸收不良、器官解剖上的缺陷或過敏性發炎等有關)。
2類常見傳染性腸胃炎
一般來說,會導致腹瀉的原因共可簡易的區分為功能性、解剖性與傳染性三類,功能性的腹瀉以飲食或藥物的影響為主,解剖性的則是指腸胃結構先天性的缺損,至於傳染性則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常見的嬰幼兒腹瀉原因,其中包含病毒性(如:輪狀病毒)、細菌性(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與寄生蟲(如:阿米巴原蟲)三種,以下將針對較常見的傳染性腹瀉類型作進一步的介紹。
病毒性腸胃炎
造成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主要可分為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Norovirus)、腸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星狀病毒(Aastrovirus)和托羅病毒(Torovirus)等五大類,其中以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最為常見。
輪狀病毒:輪狀病毒(Rotavirus)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可說是目前世界上造成嬰幼兒急性腸胃炎最主要的原因,幾乎所有5歲的嬰幼兒,都曾至少感染過至少一次,其中又以6~12個月大的年紀是最主要的好發年齡,媽咪們須特別留意。此外,輪狀病毒的症狀大約會從嘔吐開始做表現,約持續1~3天後就會進一步開始出現腹瀉的情形,而感染輪狀病毒的腸胃炎其最主要的腹瀉特色為糞便呈「水樣」,這是由於此種病毒會造成腸黏膜及酵素的損害,進而導致糞便較為濕潤或稀狀,但通常很少有黏液或血絲,且整個病程約僅持續5~7天左右。
諾羅病毒:諾羅病毒(Norovirus)一種單旋RNA,主要經由糞口的人與人接觸所感染,在病程方面,通常在感染諾羅病毒後的1~2 天就會出現症狀(最快可能於接觸12 小時後產生),發病會持續2~3天左右,主要症狀為急性嘔吐、腹瀉、發燒、肌肉痠痛和持續性的頭痛,而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的不同之處在於諾羅病毒幾乎可輕易侵犯所有的年齡層,又其
感染力十分強,患者就算在恢復後也仍舊有持續3天之久的傳染性,有些甚至會達2周,所以臨床上常會出現「齊家嘔吐腹瀉」的情形,媽咪們須特別留意。
腸腺病毒:總體來說,感染腸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會具有較長的潛伏期與病程,一般潛伏期約8~10天,病程則可長達2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腺病毒感染腸胃道後,除可能會出現腹痛、嘔吐與發燒等症狀外,還可能導致有致死性的腸套疊,媽咪們不得不慎。
細菌性腸胃炎
細菌型腸胃炎顧名思義,主要是細菌感染所造成,而造成此腸胃炎的細菌種類包含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赤痢桿菌及沙門氏菌……等,通常夏天較為常見。
沙門氏桿菌:沙門氏桿菌屬於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一般由於在天氣潮濕酷熱時較容易繁殖,所以炎炎夏日是人類受到沙門氏桿菌侵襲的主要季節,患者會出現突然性的嘔吐、發燒、腹痛與腹瀉等症狀,且通常排泄物會帶有黏液與血絲,且十分腥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於如牛奶、蛋類與肉類製品或雞、鴨與鵝等家禽類中,在加上此菌的抗熱性極高(70℃需費時5分鐘才能將其撲滅、60℃需15~30分鐘),一旦食入未烹煮熟且受感染的食物便會有腹瀉的可能。雖腹瀉與否和個人免疫狀況與食入菌數有相當大的關聯性,但由於嬰幼兒抵抗力較弱,一旦感染幾乎肯定會產生腹瀉的後果,且容易引起較嚴重的臨床病徵。
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謂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與沙門氏桿菌一樣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的一種,在台灣的急性腸胃炎中,又以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最為典型。一般人在食入金黃色葡萄球菌後,腸道通常會在極短的時間,約1~8小時內產生腸毒素,進而引發腹瀉、噁心、腹痛與嘔吐的症狀(與感染沙門氏菌不同之處在於通常不會有發燒的情形),且病程大多會持續24小時左右。此外,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常見如水、日常使用的器具器皿,甚至在人類的皮膚、黏膜或傷口上都有它們的蹤跡,所以,一旦衛生習慣不佳、食物烹煮不當或器皿清潔不周,都有可能引發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細菌性腸胃炎。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2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