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呃、呃……」什麼東西這麼刺眼?咦,亮澄澄的金子,現在市價一錢四千多呢!等等,別晃來晃去,要給我的嗎?一抬頭,漆黑的影子融在黑夜裡,無臉的妖怪殷切地催促,「來拿吧,沒關係呀!」那張蒼白的臉透著陰鬱,似乎在笑,沒有眼,卻直視你的內心,讓人發毛;沒有嘴,卻能吞下世上所有的生靈,只要有人經不起誘惑……。
他是陰影,住在你我的心底,是人類不想承認的存在,也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你愈恐懼,他愈挑釁,有時會偽裝成楚楚可憐的模樣,鑽進欲望底層撬開心防,讓人暫時遺忘他吞噬靈魂的殘酷,乖順地在他面前棄械投降;於是,「你」消失了,成為無臉怪的一部分,成為別人不能接受的自己:詐騙、暴虐、成癮、弒親、打假球……;莫瑞.史坦說:「我們的行事若與所採用的人格面具格格不入,要不是覺得罪惡,就是深感羞恥。」
然而,我們似乎對於「羞恥」習以為常,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有不同領域的「英雄」召開道歉記者會,每天攤開報紙,都像掉進被妖怪囚禁的空間,偶像幻滅,一地碎裂的面具是僅存的真相,而觀者憤恨不平、哀怨嘆息卻無能為力,「告訴我們你沒有!」有人大聲地哭喊,試圖做最後的挽留。可惜,陰影還是占了上風,後悔的淚水無法洗去曾經迷途的腳印,而我想起魏海敏給「敖叔征夫人」的註解:「人最可悲的地方是無法覺知自己的壞。」無法覺知,終至毀滅,但也只有讓謊言與自欺崩解,才能重新建構秩序,讓內在的「我」不用在面具與陰影之間拔河——即使面對真實的自己,需要有剝洋蔥的勇氣。
「為了找到光亮,你必須先進入黑暗。」依循著心理學大師榮格探索心靈潛意識的徑道,打開「自覺」的探照燈,冷靜觀看,善與惡交替、怯懦與勇敢並存,當弱點攤牌,你也看到無臉怪了嗎?他是貪婪的象徵,抑或一隻孤寂渴愛的妖?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