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人、X戰警、驚奇四超人、綠巨人浩克、鋼鐵人等知名漫畫人物,也從此踏進迪士尼的大家族。已孕育許多知名卡通人物的迪士尼,為何還要大手筆買進這批「驚奇兵團」呢?「這票驚奇人物,是迪士尼要用來招徠最難吸引的青少年男孩族群,」《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析道。那麼,為什麼迪士尼要千方百計討好青少年族群呢?因為這些十來歲青少年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已經取代了80多歲的米老鼠,成為迪士尼最會賺錢的吸金機。
以優異的品牌行銷能力聞名業界、去年11月甫接任迪士尼電影公司董事長的李奇.羅斯(Rich Ross)無疑是迪士尼成功「青春化」的關鍵推手。在2004年到2009年間擔任迪士尼全球頻道總裁的羅斯,認為迪士尼已有動畫與皮克斯(Pixar)主打兒童市場,並有迪士尼電影與試金石(Touchstone)電影對焦成年族群,獨缺青少年市場這塊。於是40多歲的羅斯開始帶領部門施展「青少年造星術」。
2006年堪稱是迪士尼的「青春元年」。當年1月20日推出紅極一時的電視電影《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首播當日吸引770萬名觀眾收視,成為當年迪士尼頻道最受歡迎電影。《歌舞青春》播出後立即為迪士尼帶進500萬美元的營收,迪士尼趁勝追擊,接連推出電影版續集及原聲帶、書、電玩遊戲等周邊商品,累積創造約2億美元獲利。緊接著兩個月後推出原創電視影集《孟漢娜》(Hannah Montana),廣受市場熱愛,一連製播三季,也將現年17歲的女主角麥莉.希拉(Miley Cyrus)推向「迪士尼小天后」地位。
「迪士尼一項備受推崇的能力,是他們總能將受歡迎的流行文化產品變成獲利可觀的金磚,」《TIME》雜誌分析,其成功要訣就是不斷創造吸引人的新角色或新故事,並讓不同角色或故事間彼此可以相互推廣。但對羅斯來說,他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一個產品能不能賺錢不是取決於產品的成本,而是它的附加價值,「你選擇了迪士尼的產品,不僅要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埋單,也要為你獲得的快樂埋單,」羅斯如此說道。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