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鴻海積極佈局LED,群創在合併奇美電後,成為集團內LED最大的出海口。
這不是政府作多的口號,更不是產業大老放利多,而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西進中國的台灣LED廠正一座座完工。
帶領LED產業搭上這列成長快車的雙雄,正是億光董事長葉寅夫與晶電董事長李秉傑。他們一位是治軍嚴謹的企業虎將,一位是身段柔軟的協調者;一位是擺脫佃農家庭窮困命運的創業家,一位是不靠股權坐穩董座的經理人。在LED革命的大時代裡,他們將是帶領群雄,讓台灣LED產值再增十倍的重要領航者。
儘管LED產業規模目前還很小,但由於未來成長空間很大,且符合環保節能趨勢,因此國內前十大電子集團,每一家都透過購併或插旗等方式,快速切入這個誘人的產業。
鴻海、台積電等十大電子集團購併、插旗/逐鹿中國市場LED七雄並起
去年十二月,LED磊晶廠廣鎵光電辦理現金增資;持有廣鎵股權近二成的大股東葉國一,每天不斷接到許多業界朋友的電話,要求提供多一點認股額度。後來,他只得協調兒子葉力誠、穩懋半導體以及廣鎵董事長陳進財等經營團隊放棄認股,最後才把額度「喬」出來。
讓大集團搶破頭的現增
廣鎵的現增案總計募集三十六億元,規模幾乎等於目前的股本,儘管溢價達三十元,但仍有許多人擠破頭想參與。原本廣鎵就有包括葉國一、裕隆集團及億光等重量級股東,現增後又增加英業達、英華達、開發金控、普訊創投等股東,也讓廣鎵的實力更為堅強。
由於很多人沒有認到這次的現增,因此廣鎵已決定今年再辦一次私募,讓向隅的股東有機會入股。
廣鎵的現增案,只是近一年來LED熱潮中的冰山一角。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受惠於LED背光液晶電視(以下簡稱LED電視)的蓬勃發展,LED率先脫離金融海嘯,成為最早復甦的產業,許多公司如璨圓、東貝及泰谷等公司,只要一增資就立即被搶購一空。
統計去年初至今,國內LED產業募集的資金近兩百億元,也是近年來LED產業募資金額最大的一年。
事實上,如果觀察LED產業上下游的規模,目前其實還很小,全球只有近八十億美元,也就是大約新台幣二三○○億元,以鴻海集團年營收達二.五兆元來算,才十分之一不到。
然而,由於LED成長率高,而且符合環保節能趨勢,是未來成長性最大的產業,因此吸引各路人馬搶。尤其是國內前十大電子集團,每一家都透過購併或插旗等方式,快速切入這個誘人的產業。
國內最早切入LED磊晶的聯勝光電董事長黃國欣就說,早在二○○四年,電子大集團就已看到LED背光及照明的大商機,因此許多LED公司都成為大廠的投資目標。例如他還在國聯的時代,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就與他談過,但因主導權問題而沒談攏,後來他從國聯離開後,主導聯勝與聯嘉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派人與他接觸,希望收購他的公司;此外,郭台銘也與東貝洽談過,只是都沒談成。
電子集團布局 光寶最早
一位業者形容,LED早期是黑手行業,但因為產業走在對的趨勢上,雖然獲利普通,股價本益比卻一直很高,每次辦增資,要價都很高。至於國內許多電子大集團老闆平均學歷較高,因此,當電子集團與LED業老闆接觸時,就有如「台大電機幫」遇到「台北工專幫」,感覺有些看不起,甚至覺得,與其高價參與增資,不如集團自己下來做,說不定做得更好。
因此,雖然電子集團也零星入主部分LED企業,例如鴻海拿下先進電,友達入主凱鼎,台積電透過創投投資美商BridgeLux等。但後來電子大廠乾脆自己跳下來做,在上游磊晶廠部分,友達自己投資了隆達,至於先前參與投資璨圓的奇美電,也自行成立奇力光電。
璨圓光電董事長簡奉任就說,早期璨圓的產能全被三星包走,當時公司內部都很高興,但沒想到景氣一反轉,三星又把訂單砍到一張都不剩;後來,奇美電投資璨圓,讓他覺得好像又找到新的機會,但最終奇美電還是自行投資設廠。雖然奇美電也教了璨圓很多庫存管理的知識,但還是讓他很受傷,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經營一家LED廠,一定要有長遠的考量。」
若從集團布局來看,國內最早切入LED封裝產業的公司,就是電子股票代號排第一位(二三○一)的光寶。早期國內LED磊晶人才,大半來自工研院與第一家LED磊晶廠國聯,至於封裝業的人才則來自最早在台設廠的德儀及光寶,從人才流動的角度,可以看出光寶有「LED始祖」的地位。
光寶靠著LED起家,之後再發展到電源及各種3C電子零件,目前集團內LED封裝業務比重仍舊不小,營收大約已達八十億元。
為了繼續擴大各種產品面向的布局,○七年,光寶並斥資二十三.四億元,取得光林電子七二%的股權。光林電子為主攻LED號誌燈及大型看板的公司,過去客戶以美國大型LED通路商為主,在美國LED號誌燈市占率逾三成,僅次於奇異(GE),目前則把目標全放在中國市場,希望搶得中國爆發中的LED路燈商機。
過去,光寶的投資比較偏重在下游封裝,在上游磊晶部分,除了投資晶電外,目前還投資旭明科技,由於技術能力超強,未來潛力不能小看...
《今周刊》69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中國缺工潮來襲/直擊 變調的世界工廠
◎特別企畫:下一個成長10倍的電子新霸業/LED雙雄崛起
◎個人理財:四位基金大贏家 致勝祕訣大公開
◎話題人物:NB硬漢陳瑞聰 苦追對手20年的關鍵體悟
◎今周特刊:長短線投資必學操盤術/黃金衝浪族 先學四大指標
◎美國商業周刊:死亡的代價/誰為我們的醫療費埋單?
◎話題人物:挑戰生命底線的金馬獎導演 戴立忍
◎焦點新聞:壽險資金布局中國 投信先嘗甜頭
◎特別企畫:鴻海、台積電等10大電子集團逐鹿中國市場/LED七雄並起
◎焦點新聞:台塑四寶「黑包」計入退休金有譜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69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