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到企業,
愈來愈多成年人發覺,看漫畫不僅是一種娛樂,
而且還能在漫畫中,輕鬆淺嚐各種知識。
漫畫內容隨時代演進,看漫畫不再是不正經的事,
漫畫書反變成知識書,更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兩教授推薦四本好漫畫書,值得一看。
各行業精英親身告訴你,看漫畫的好處。
面對艱困的國內漫畫市場,
如何培養出好的漫畫家,每個人都有責任。
走進教室裡,學生人手一本漫畫,每個人看得目不轉睛,然後還開心地逐一上台報告,分享他們的心得。
這並不是國小或國中的教室。這樣的情形,分別上演在政治大學以及元智大學,由教授帶領大學生們,從漫畫裡認識日本的經濟、行銷的技巧。
無獨有偶,目前在企業間,也開始流行透過漫畫來啟發學習。
台灣電通廣告公司,在副總經理陳榮明發起的讀書會上,日前選讀的一部好「書」,就是談論紅酒的漫畫《神之?》。
而今年拿下國際三大設計,包含日本G-Mark、德國red dot、美國IDEA設計獎,開始嶄露鋒芒的恩悠數位總經理曾謀宏也會閱讀勵志漫畫《X挑戰者》,看日本的上班族們,是如何利用研發的精神,完成逆轉的局勢。
另外,包含廣告人孫大偉、科技名人何薇玲,也都會把漫畫,當作禮物送給員工或朋友,包含描寫上班族生活的《課長島耕作》系列、美國版的漫畫《西遊記》,都曾經是他們選中的伴手禮物。
在過去,看漫畫被認為是青少年的次文化,可能還會被冠上「不正經」的娛樂。
漫畫為達「笑果」,內容經常誇大與扭曲,加上大都是跳格思考,句子不完整,被認為可能會影響下一代的中文閱讀與思考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家長與學校老師不喜歡小孩接觸太多漫畫。在過去十年來台灣各小學廣泛推廣的閱讀運動中,書單上的漫畫書也是少之又少。
漫畫知識性漸強,各行精英熱
但誰想得到,此刻看漫畫不再只是青少年的娛樂,連正經的白領上班族、各領域專業精英,也都熱中起來。
原因之一是,隨著漫畫產業的蓬勃發展,漫畫的知識性已愈來愈強。
最近火紅流傳於上班族間的知識型漫畫,莫過於紅酒漫畫《神之?》以及古典樂漫畫《交響情人夢》。
掌控數十億投資金額、年約40歲的和通創投總經理黃翠慧,就是《神之?》的忠實讀者。
「我自己本身,大概從1990年,就開始喝紅酒,所以一看到這部漫畫時,就很有翻閱的動機,」已經搶先讀完剛出版的第11集,黃翠慧認為這部漫畫,很明顯就不是畫給青少年看的,漫畫中的紅酒知識也都相當正確,看得出來作者的確有在這上面下過功夫。
另一部探討古典樂的漫畫《交響情人夢》,也因在日本當地頗受好評,而被改拍成電視劇,日前在台灣播出,更引起不少台灣民眾對古典樂的興趣。
看準民眾對《交響情人夢》的喜愛,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甚至推出以該漫畫為號召的主題音樂會,門票更是在短短幾天銷售一空,創下歷年來最好的成績。
「演奏當天,我直覺感受到,台下的觀眾,有很多的不安;許多觀眾可能都是第一次進入國家音樂廳,」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指揮林天吉略帶苦笑指出,他們長年推廣古典樂,但立竿見影的魅力竟比不上一部漫畫。
但林天吉也指出,這部漫畫,也的確讓從事音樂工作多年的他產生共鳴,除了娛樂、搞笑外,對音樂的詮釋、音樂工作者的心情,其實都抓得很準。
漫畫與時俱進,效應像網路
看漫畫也能淺嚐知識,這樣的大轉變,背後原因是過去看漫畫的小孩都長大了,畫漫畫的作家也跟著「長大」。
對漫畫界觀察超過20年,著有《日本漫畫60年》的英國藝術策展人保羅.高拉維(Paul Gravett)在書中分析,當日本的戰後團塊世代在1960年代左右、還是青少年時,就已經閱讀漫畫,而這樣的習慣,等他們長大後,並沒有中斷。
然而過往的熱血少年漫畫,已經不能再滿足今日的上班族,於是日本的漫畫家也與時俱進,開始以漫畫的方式,描寫上班族喜愛的題材,諸如職場趨勢、高爾夫球、紅酒等。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灣。
「在台灣,大約34、35歲以下的世代,小時候也都習慣看漫畫,因此當這些人步入職場後,也容易去閱讀這些給上班族看的漫畫,」專門引進知識型漫畫如《課長島耕作》《大飯店》系列,尖端出版社總經理黃鎮隆相信,台灣上班族閱讀漫畫的趨勢,才正要開始。
現年32歲,小說《魔戒》翻譯者、正透過網路力量,將麻省理工學院課程翻譯成中文的朱學恆,就是黃鎮隆口中,一路看漫畫長大的「小孩」。
喜愛《20世紀少年》等漫畫的朱學恆也指出,網路的興起,無形間也助長了漫畫的成長。
「網路跟漫畫一樣,都需要大量的圖片,配合文字,」朱學恆認為習慣使用網路的新世代,對漫畫的接受度也相對提高。
新時代漫畫,打破偏見污名
但是儘管漫畫逐漸翻紅,許多人對漫畫仍留有許多刻板印象,使得看漫畫到底該不該被鼓勵,眾說紛紜。
2002年1月10的《紐約時報》就曾經報導日本民眾因喜愛閱讀漫畫,而造成識字率的偏低。
但這一則報導也隨即遭到日本漫畫迷的抗議,事後《紐約時報》只好刊登道歉啟事。
「大家對漫畫的偏見,其實從未消失,」英國藝術策展人保羅.高拉維在其著作中指出。
「大約十年前,我到日本出差時,許多台灣人都說,日本人已經沈溺在漫畫之中,那個國家的未來一定不會好,」恩悠數位曾謀宏說。接著補充,十年後的日本不僅沒有停滯發展,反而將動漫畫輸出。
面對不時出現的漫畫污名,喜愛繪畫藝術,認定動漫美學將是未來藝術的主流的無敵科技董事長曾炳榮,也為漫畫發出不平之音。
「就像印象畫派,在今天被大家當成寶,然而在19世紀末剛出現時,卻被主流當成笑話,」曾炳榮認為新的東西,總是容易遭受批評。
知識型漫畫,亦有誤導可能
雖然漫畫內容已經增加不少知識濃度,但在閱讀時也應把握「盡信書,不如無書」原則。
撰寫《因動漫畫而偉大》一書、元智大學企管系講師黃瀛洲就指出,即便是知識型漫畫,也可能因娛樂性的考量,而產生誇大不實甚至是誤導讀者觀念的負面效果。
在大學開設「從漫畫看日本」課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蔡增家也指出,漫畫雖然能反映社會,但少不了加油添醋,因此他在課堂上雖然要學生從漫畫裡認識日本,但每堂課中他必須解釋與澄清,也是少不了的。
面對內容已升級,卻又更輕鬆易讀的漫畫,如何活用受益,而不是被誤導,也成為新時代漫畫讀者的挑戰。
|